今年高考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经查,蔡荣生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蔡荣生案揭开了“特招”腐败的冰山一角。2010年,吉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于兴昌在学生择校、考试录取、调换专业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共计953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6月9日《新京报》)
记者调查发现,自主招生、艺术类招生及补录已经成为“特招”腐败的重灾区,严重危害教育公平。其实,教育乱象远不止高校招生环节。从幼教到高教,乱象无处不在。陕西两所幼儿园长期给儿童喂食处方药病毒灵事件引发舆论大哗、公众愤怒;中小学择校热持续升温、异地补课、升学率比拼,让减负屡屡落空;至于高等教育,先是高校合风行,大学城建设如火如荼,人为打造的一批“教育航母”,让高校负债累累;更名、升本暗流涌动;学术腐败、科研造假成风;教育积弊丛生,亟需花大力气治理。
教育乱象其实不仅是教育的问题。比如,招生腐败、学术腐败,以及近年来屡屡被曝光的高校基建腐败案,都与整个社会大背景有关。这些乱象的治理,有赖于更完备的制度设计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有些教育乱象,比如择校热、应试教育、点招等问题,折射的则是教育资源的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都是教育的先天不足造成的。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欠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投入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就连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也抱怨国家对河南大学的投入太少。娄源功校长的不满,主要源于河南没有一支纯正的中央军,他所在的河南大学只是地方军。
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的落差究竟有多大?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感受尤其深刻。郑强就任贵州大学校长前是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三天两头去教育部开会,常常发愁“开会多”,到贵州大学两年了,教育部的会一次都没权利参加。事实上,郑校长所说的会议多寡只是表象,财政支持才是他要表达的重点:中央政府对浙江大学一年的投入,比贵州大学30年得到的中央政府支持还要多。
当下我国高校的尴尬,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校办学自主权还不够明晰。比如,一方面,高校去行政化的社会呼声很高,一方面,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又太多。再比如,中国公办高校的举办者是谁?高校的一大堆债务由谁买单?点招、校董特权,其实离不开上述背景——高校要发展,国家投入又不足,只能另辟蹊径,自谋生路。
教育乱象盘根错节,显然不是教育部长一个人的过错。治理教育乱象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没有足够的投入,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托起明天得太阳”也就无从说起。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