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准叫老大”还是形式上的反腐

2014年05月16日 09:32   来源:武汉晚报   鲁珊

  新华社报道,广东省纪委最近有令,不准在党政机关使用“老板”、“老大”这样的称呼,因为“这样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与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极不相称。”

  此规定果然针砭时弊。类似规定还有,穗版纪委不久前出台“十不准”,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准与私企老板勾肩搭背。

  不得不承认,这些规定表达了纪检部门对官员形象的良好愿望,但如果这些愿望就是重塑官员形象的全部,那么很遗憾,这种愿望注定要落空。

  叫老大,容易让人想到马仔,想到帮派团伙,独断专行,搞乱官场风气,所以不能叫老大,也不能叫老板——这种逻辑很可爱,假如称呼就能左右官场风气,那不如再出一个规定,大领导叫青天,小领导叫公仆,一般领导叫好官,天天喊,天天叫,那官场岂不处处清正廉洁?

  为什么会有老大和老板?存在必有理由。谁给他职位,谁就是他的老板,这是这样简单的法则。在企业如此,在机关也是如此。领导给他职位,他就是领导的马仔,民众给他职位,他就是民众的公仆。来源决定性质,叫“老板”也好,叫“青天”也好,本质并没有改变。规定嘴巴,不规定脑袋,有个成语叫“买椟还珠”。

  最近一段时间,反腐的强力让人们对官员形象有了更多的期待。其实,官员形象怎么会是塑造出来,又怎么可能规定出来。与老板勾肩搭背就一定是贪官,对老板声色俱厉就一定是好官,要不就是这些逻辑天真到了幼稚的地步,要不就是纪检也无非要表明自己的立场而已。

  我们大都有一个误区,反腐就是抓贪官。非也,作为小老百姓,我才不关心官员好不好,帅不帅,是温和还是彪悍,海归还是土鳖,我关心的是,他站的地方,是不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他站的那个位子,有没有如来佛划好的圈。官员本身既无原罪,也无原魅力,诱惑都来自他手上的权力,权力如水,管得好,造福一地,管不好,祸害四方。所以反腐,不是抓贪官,是抓滥权,不是塑造官员形象,是修补官员坐的椅子。“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句话被反复提及,问题是,谁来关,怎么关,关什么,关多久?当权力者本身成为被监察的受体,上哪里找主动力,把这些受体关进笼子里?

  这是反腐需要思考的问题,制度反腐、贪官反腐还是口号反腐、规定反腐,这些都是渠道问题,形式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大约是,我们为什么要反腐?我们为了谁反腐?这大约也就能决定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反腐。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