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能控制住秸秆焚烧吗?

2014年05月13日 07:37   来源:红网   文/江锡钰

  5月12日的《人民政协报》2版,发表了两篇有关秸秆焚烧的新闻。一条来自安徽宿州,一条来自浙江海盐。安徽宿州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再过半个多月,小麦就将开镰收割。宿州政协建议“禁焚”要“疏堵结合”,海盐一些政协委员则献策,让秸秆变废为宝。

  两地政协的建言,实际上还是着眼于长效机制。而眼看就到了麦收跟前,今年的秸秆焚烧能禁得住吗?宿州政协认为“未可乐观”,我也持同样观点。

  秸秆焚烧的危害就不用多说了,几乎人人都有“痛彻心肺”的记忆,何况还可能威胁航空和道路交通安全。但是,人们仿佛“寒号鸟”一般,过了收割季节,天气豁然开朗后,又将“禁焚”长效机制的建设扔到了脑后。正是这样的“寒号鸟”心态未除,使我对今年的“禁焚”仍不看好。

  可以肯定地说,午收开始后,各种秸秆焚烧和“禁焚”的新闻又将充斥媒体。但几天,顶多十天半月,媒体的注意力转移了,政府的注意力转移了,公众的注意力也转移了,“禁焚”也就告一段落了。秋收或来年夏收再接着喧哗。

  这样的“寒号鸟”心态又怎能治好“秸秆焚烧”呢?事实上,很多事情拖成顽症,也正是这种心态使然。

  其实,海盐政协委员建议的用秸秆“氨化”加工成湖羊饲料的做法,实施起来并不困难,秸秆加工饲料,饲料喂养肉羊肉牛,有机肥返还农田,类似的循环经济链,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只不过,它见效慢点,但如果早几年搞,现在也可以见效了;或者现在搞,过几年也就见效了。遗憾地是,政府缺少这样的耐心,不如盖房子、修马路见效快见效明显。所以很多地方,庄稼收割那几天,政府工作人员宁肯倾巢而出,去严防死守,甚至与农民发生冲突,也不想着如何去建立长效机制。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如何科学的“加大”,是大有学问的。政府加大对秸秆转化的投入,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实实在在的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有利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减少医保投入。既然如此,只要全国一盘棋,各省联手,下决心“禁焚”,就没有治不了的。

  但愿今年在“痛彻心肺”的时候能痛定思痛,将“禁焚”纳入治霾和环保的大盘子统筹规划,不仅堵,更要疏,用政策积极引导农牧企业做好秸秆转化,尽快让“禁焚”成为历史名词。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