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是周六,但农业部新闻办公室看来并未休息。该部门当天16:02在农业部官网上发布《关于农业部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有关情况的说明》,就媒体报道的农业部今年接待费预算2400多万元作出回应。农业部系统总人数为174601人,是中央国家机关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部门之一。据此,农业部指出,2014年,农业部在职人员年人均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263元。(4月20日《北京青年报》)
应当说,农业部在周末通过官方网站,解释今年全系统公务接待费预算情况,不仅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也回应了社会舆论对公务接待费“超高”的质疑,这种态度值得点赞。
不过,农业部通过“人均公务接待费预算”的解释,似乎是在向公众表明:别看招待总量,倘若按人均来匡算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263元,这个数不但不高,反而很低。明眼的人一看便知,这实则是在玩障眼法,用人均预算来搪塞,迷惑公众。
按照农业部的解释说明,2014年公务接待费财政拨款预算2460.71万元,2013年为3530.34万元。尽管中央机关包括农业部的公务接待费预算,连续较大幅度压减,但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公务接待都合情合理。倘若说2014年还没有过去,要接待谁还不知道。但是,2013年已经过去了,农业部2013年预算执行的3530.34万元公务接待费,到底都招待了谁,公众既不知道花费的合理不合理,更没法监督。
可以预见的是,“人均公务接待费预算”一旦成为政府财政预算的固化模式,不仅不利于公共财政、透明财政的构建;也不利于公民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此外,还会制造腐败现象。过去一些年中,尤其公务接待费涉及到的吃喝腐败甚至“舌尖上的腐败”,而造成这些现象有根本原因,就是预算不够细化,缺乏透明度。
财政预算放弃粗放化,实施精细化管理,正成为世界各级政府追求的方向标。在这方面,香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4月初,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对香港政府各部门的开支进行逐条审核时,香港行政长官办公室公开了梁振英就任20个月内的21次外访开支,包括住宿费、旅费、离港公干膳宿津贴及杂项开支,共花费了2937630.24元,精确到每分钱,其中还包括了公务接待次数及费用、公务出差次数及随行人员数量等等。
所以,我们必须完善既有财政预算制度,增加公务接待的透明度,变模糊招待为阳光招待。在日美欧发达国家,每年年初,所有花费包括公务接待,都会向政府财政管理部门提出预算申请,申请详细到一桌子饭菜,甚至一道菜,而不是一个笼统的办公费用。政府财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上报给行政首脑,最后再递交给立法部门批准。财政预算得到立法部门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违反预算,就是违法。譬如,在芬兰,其央行前行长在用公款招待客人时,因多点了一道价值20欧元的鹅肝,而被迫辞职。
这就是阳光财务招待制度的超强威力,有了严密的制度预防、管理和惩罚机制,就不愁医治不了公款吃喝。我觉得,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国情,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阳光公务招待机制,包括财务标准、审批和监督制度,细化到每个接待人和被接待人的费用标准。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