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于正抄袭事件折射编剧圈的“急功近利”

2014年04月17日 14:48   来源:荆楚网   丁佳艺

  近日,娱乐圈因为两位重量级编剧的较量显得有些喧嚣。于正担任编剧《宫锁连城》在湖南卫视热播,不少网友吐槽称该剧和琼瑶的经典剧集《梅花烙》很相似。琼瑶随后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琼瑶写给广电总局的一封公开信》,信中指出该剧大量抄袭《梅花烙》情节并列出多组证据,称自己“已经被欺凌到无法沉默”,“心如刀绞,一气之下,已经病倒”。(4月16日新华网)

  据报道称,这已经不是琼瑶的第一部遭人抄袭的作品了,从《还珠格格》到《情深深雨蒙蒙》,几乎每一部经典的琼瑶作品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借鉴”。在过去,由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等种种条件的限制,人民的娱乐生活相对贫乏而单调,在市场中也许就只有那么几部作品可供选择。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理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水平也应该得大最大限度的发展,应该有了更适合编剧们自由创作的社会环境,尽情迸发智慧的火花。

  事实却是事与愿违,近两年影视作品中的抄袭、剽窃尤甚。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许多制作公司和编剧急功近利所致,不愿意深入生活,不愿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创作的灵感。于正型的编剧以及其带领的团队,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高的利益,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带来了我国的影视剧市场一片雷同,满目疮痍的窘态。而在商业化的写作过程中,编剧最喜欢做的莫过于“扒剧”,尤其是“扒韩剧”“扒美剧”,通过不断的抄袭优秀作品,生产出自己的影视作品,走上最快捷的成功之道。

  从前阵子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到风靡坊间的美剧《纸牌屋》,每一部舶来影视剧的走红都会引发众多的热议,而作为同行的编剧们不知是否用心思考过,国外一部优秀作品是如何精心打磨和写作的,也正因为独具匠心和对作品本身的严格把关,使得作品一经播出就会引起巨大的反响,从而收获丰厚的经济效益。俗话说,不忘初衷,方得始终。只有牢牢记住为观众带来好作品的初心,为了作品本身而创新思考,抛却垂涎于商业利益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我国的编剧圈才能走出现有的尴尬处境,才会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