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艰难前行 不要往自己的港口扔石头

2014年03月25日 08:21   来源:人民日报   周人杰

  “没有进口”这枚硬币的反面只能是“没有出口”。全球贸易依旧在艰难中前行,不仅因为利益的交换,更在于人与人沟通的渴望

  全球化的今天,比较优势依然是撬动贸易繁荣的杠杆。猪蹄在英国无人问津,在中国却是一种深受喜爱的美食,英国首相去年就不远万里来中国推介。在德国,人们在科隆或柏林平价商店的冷柜中翻找的鱼条、鱼排,大多从阿拉斯加捕获并在中国加工。世人牵挂的马航客机,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发动机却来自英国。由此,一部国际贸易的历史,被称作人类互通有无的文明交往之旅。

  国际贸易也不尽是和风细雨,常常蕴涵国际政治的意味。乌克兰危机中,大国博弈不断升温,贸易也被用作攻讦武器。本月12日,美国能源部宣布释放5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尽管白宫发言人解释只是“系统测试”,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奥巴马政府借此发出微妙的信号——试图降低欧盟和乌克兰对俄天然气的依赖,从而在地缘政治层面对其进一步施压。

  言不由衷是政客们的通病,贸易领域也不例外。前些天的G20峰会上,作为轮值主席国的澳大利亚,呼吁成员国放弃保护措施。袋鼠之国似乎忘了,不久前他们甚至连中国一家IT公司的投标资格都舍不得给。这正应了那句俗语,“实现自由贸易就像上天堂,每个人都想去,但都不想去得太早。”其实,贸易领域的掰手腕,从来不是自由与否的辩论赛,目的只在实打实的国家利益。刚刚荣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与防范。

  金融海啸的余威,让心有余悸的发达经济体,玩起了“归零法”的数字游戏,人为提高反倾销的实施率。美其名曰的“碳关税”“碳标签”,也让老传统借道了新东风。欧盟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中国航空公司征收数百亿美元碳税,结果空客120亿美元的出口大单被暂停审批。僵局能否打破,还看4月3日欧洲议会的表决。但二战后贸易扩张总是快于经济增长的铁律,正在渐渐动摇,并已历史性地出现了反转迹象。

  谁都不想输、谁都不让步,后果是没有任何赢家。日本独有的食品安全标准,让欧盟各国头疼不已,反过来,法国、意大利也顾虑日本的廉价汽车冲击本国产业,双方自贸谈判坎坷曲折、举步维艰。美国议员喜欢说三道四,去年对华发起知识产权调查19起,连尿酸、淡水小龙虾都不放过。高悬的大棒令美国本土经济学家曼昆都不以为然:“自由贸易会激发美国人生产有竞争力的商品,相反,贸易壁垒只会让一个国家没什么东西拿得出手。”

  有幅漫画发人深省,为了严防死守轮胎、电线的中国制造,有人不惜钻进箱子钉上钉子,结果自己也被关入了黑暗。今天刻意制造摩擦的短视,必然诱发明天更为强烈的反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损人而不利己,“没有进口”这枚硬币的反面只能是“没有出口”。相反,本月14日,德国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签署并递交了价格承诺书,多晶硅“双反”案得到妥善解决,印证了合作才有共赢的道理。

  有智慧的政治家先得有记性。15世纪的欧洲,黑胡椒为富贵人家趋之若鹜,经阿拉伯商人之手堪比黄金,成为哥伦布试图开辟香料之路的动因。地理大发现让后人享受丰富的利益交换,逐渐成长的自由贸易产生巨大的互补效应。今天,我们仍应珍视贸易环境,铭记罗宾逊夫人的名言——“不能因为其他国家往他们的港口扔石头,我们也要往自己的港口扔石头。”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