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医闹者将医生“游街示众” 医患纠纷如何调解?

2014年03月25日 07:23   来源:新民晚报   周锦尉

  近来听闻:一患者为喉疾手术后留不适感而起刀杀害医生,还有医闹者将医生“游街示众”、毁坏其名誉,令人震惊。昨日,又闻一六旬老者行凶砍伤上海市五医院医生4人。

  确实,医患纠纷成为都市的一种烦恼。据说还有专门“承包医闹”、成功后“利益分成”的“产业链”。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今年1月,政府推出5章46条的《医患纠纷预防和调解办法》,本月开始实施。医调委员会应运而生。近日,读到媒体“浦东医调委里的人和事”的通讯,感受“医调”过程中的艰难和辛劳。

  调解机构和人员处于“第三方”,第一任务是弄清事实、还原真相,然后,聘请专家一起调解,尽力化解矛盾。如刘姓孕妇产后大出血,抢救后还是死亡,病方要求赔偿150万,经过多达35次调解,两次启动专家咨询会,历时1个多月,最终医患双方才达成调解协议。2013年,浦东医调委受理591起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申请,调解成功536起,调解协议金额2220.1万元,调解成功率82.4%。

  调解的基础是“理解”、“包容”和“友善”。这篇通讯配有调解时的照片,只见在调解室的墙上写有两行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此话道出处理人民内部纠纷的真谛。发生了医患矛盾,矛盾尖锐时的冷静、忍让是关键,没有这一条,调解就难以成功。

  有人说,医患纠纷频起,与医疗制度不顺、医疗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此言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医疗体制改革是世界难题,即使美国奥巴马着手医改、也在纠结之中。笔者分析,医疗制度属于“准公共品”,与道路铁路、公共建筑、基础设施、安全秩序维护、立法等“纯公共品”不一样(它们是非分隔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其“共享”的成分高,而准公共品需要落实到每个公民,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联,又因这类公共品优质资源稀缺,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排他性。这种矛盾会在医疗过程中显现出来,医患纠纷就是矛盾的集中表现。

  既然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处理这类纠纷时,需要矛盾双方都是理性的人、有基本道德的人。人和人关系处理的有“友善”两字,渗透着优秀文化的内涵,是化解矛盾的关键。也就是通俗讲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一种生活哲理,这种“退”,不是“软弱”,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最近宣传的24字核心价值观中,做到“友善”两字就不易,包涵了“友爱”与“善良”,尤其是遇到事关涉及切身利益的纠纷时,退一步,就是友善的反映。朋友,你能做到吗?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