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汽车限牌,给个“上下限”如何(图)

2014年03月21日 08:15   来源:钱江晚报   蒋卫阳

  

  汽车限牌?假的!对杭州市民来说,受这样的传闻困扰,已经是经常性的事件。有记者统计了一下,从去年到今年,报纸公开辟谣的次数都已经达到了10次。其中,有的传闻还“有鼻子有眼”,甚至给出了详细的限牌方案,这更增加了传闻本身的传播速度。

  既然是公众传闻,就会对实际生活产生影响。据介绍,伴随着每一次传言,汽车的销量总是大幅提升。在限牌盛传的去年7月和12月,杭州主城区的上牌量分别达到了1.94万辆和2.09万辆。月增2万的上牌量,创下了历史新高。更有甚者,通过抢购旧车,打起了囤积车牌的主意。

  汽车限牌的传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公众心理,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对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当中,除了要有增加信息透明度、完善公共出行便利性等措施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增强对公众的“预期管理”。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合成谬误”理论,就是说明人们心理预期的重要性。这个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分散的微观决策,在宏观上并不总是正确。比如,面对汽车限牌的传闻,一些人选择抢先购车,这就是典型的“合成谬误”。杭州车管部门相关人士就曾向记者坦言,上牌量激增,跟限牌的传闻确实是有一定关系的。

  “预期管理”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较大影响。它是通过引导和稳定社会预期,使相关经济政策发挥更大效应。当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已成为发达国家调控经济、提升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手段时,我国政府也推出了自己的“预期管理”措施。不同于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领域的做法,中国的“预期管理”覆盖领域更加宽泛。

  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说:破困局要用智慧,我们保持定力,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确了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就是增长和就业不能越出下限,通胀不能突破上限,而且着力促改革、调结构,让市场发力。这当中提到的“上下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社会一个稳定的心理预期。从去年实施的情况看,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只有让市场吃了“定心丸”,人们才会有合理的心理预期。在公众预期强烈的“限牌”问题上,我们是否也可以设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区间呢?比如,在现有交通设施及管理能力基础上,对每月或每年的汽车上牌量定个区间,规定最高可上牌多少,最低可上牌照多少。这样做,既可以破解谣言、缓解百姓的购车焦虑,也可避免有的城市因突击“限牌”而出现彻夜排队购车的乱象。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