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今日快评中谈到三只老虎:暴力恐怖、雾霾、贪腐。打老虎既需要全民同仇敌忾,更需要讲究一点斗争艺术。三只老虎来源各有不同,一只是来自外部的杀人狂魔,一只是来自污染的有毒空气,一只是来自内部的腐败分子。我想《智取威虎山》和侦察英雄杨子荣的故事,或许对如何打击暴力恐怖分子这只老虎是有启发意义的。
记得去年底,读报时看到一篇《是谁杀了杨子荣》的文章。在中国,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侦察英雄杨子荣的事迹。杨子荣是长篇小说和同名电影《林海雪原》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主角,生活中确有其人其事,故事原型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第二团在深山老林剿匪的一支小分队。黑龙江省海林市政协委员邹延林访问过曾任牡丹江军区宣传科长、主持过杨子荣追悼大会的徐诚之,并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1947年2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大部分土匪被消灭,部分逃跑的残匪尚待肃清。2月22日,牡丹江二团得到土匪郑三炮在闹枝沟一带活动的可靠情报。团里便决定由杨子荣带两个侦察班和一个机枪班以小分队形式,采取边侦察边战斗——“侦打结合”的办法歼灭残匪。二团副政委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作者)认为土匪郑三炮不容易对付,便向军区请示要求亲自参战指挥,随杨子荣和小分队一起进山。军区领导批准了曲波的请求。曲波同杨子荣研究了作战方案,认为白天小分队行动在明处,土匪在暗处,部队行动目标大,根据以往打土匪的作战经验决定夜里行动。于是,曲波立即率杨子荣等30余人赶到闹枝沟。因天色已晚,他们落脚到一位打皮子(梳理皮毛)老人的窝棚休息。在烤火休息时,战士们开始检查武器,作战斗前的准备。后来杨子荣根据情报和老人的指点判定了土匪活动的大致方向和地点。经过雪中急行军,23日天刚放亮时,他们在一个山坡上根据脚印找到了土匪藏匿的窝棚。经过战斗,七名土匪五死一伤一逃,杨子荣不幸胸部被土匪击中三枪而牺牲。
我上小学时,学校专门请过杨子荣的战友孙大德到校讲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比较而言,当时听过的报告已经没有一点印象,小说《林海雪原》还有一点印象,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原因是当时除了8个样板戏没啥文艺节目可看外,主要还是大人孩子都能唱几段戏中人物的精彩唱段,相当于现在的体验式销售,入心入脑,如今想忘也难以忘记。
暴力恐怖分子与土匪有相似之处,他们都躲在暗处,伺机行动。一般情况下,用大部队打击土匪如同拳头打跳蚤,小分队的形式比较适宜。情报工作也十分重要,剧中的杨子荣打进匪巢,把情报从里边送出来,一打一个准,不是瞎猫捕死耗子——全凭运气。京剧《智取威虎山》的点睛之笔是“智取”,今天可以借鉴用来打击暴力恐怖分子。要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我们就必须有侦察英雄杨子荣和他的小分队,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