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建好还要用好

2014年02月27日 07:44   来源:红网     文/王瑶

  2014年春节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文至各地农家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延长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等要求,以满足春节返乡农民工和放假学生的旺盛文化需求。但记者走访调查后却发现,农民的文化需求并不旺盛,农家书屋生存状况堪忧,多数大门紧闭无人问津。(2月26日《光明日报》)

  农家书屋的建成对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满足其对文化的需求而言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书屋建设的初衷并不等同于实际的使用情况,以个别地区农家书屋生存状况堪忧来说明普遍现状,进而得出农村读书之风淡薄的结论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不可否认,农家书屋在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农家书屋的功效。

  首先,书籍种类是否能够满足农民的阅读需要?农民群体对文化的需求有其特殊性,农业类、科技类、致富类、文化教育类的书籍是农民群众最急需的,因为这些书籍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民有兴致、感兴趣、乐于去阅读的书籍应当占据农家书屋的半壁江山。如果不顾农村和农民的实际,不考虑书籍最普遍的阅读对象,而单纯按照一般书屋的标准来安排书籍,这便会使书屋的受众狭小,从而阻碍其功能的发挥。既然是农家书屋,自然应当突出对农民文化需求的满足,只有抓住农民所喜闻乐见的东西,农家书屋才会大放光彩。

  其次,书屋在管理中是否有章可循?一些地方的农家书屋书籍陈旧、摆放混乱,长期没有人整理。在这种无序的管理下,便会出现部分农民借书不还的状况。书屋的书籍越来越少,而更新的频次却越来越慢,农民想看的书籍找不着,长期下来,书屋自然面临“倒闭”。由此可见,农家书屋建好之后,管理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以为,不管是多大规模的农家书屋,只要建立起来就必须安排专人管理。可以是热爱读书的普通农民,也可以是村委会的干部。此外,便是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条例,避免书籍的遗失和摆放的混乱。如有条件,还应当及时更新书屋中的书籍,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再者,还应开展配套的培训活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识字率较低,即便书屋建的再好,对那些不识字的农民而言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农家书屋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书屋的落成上,还应不定期开展一些扫除文盲的培训和阅读书籍的指导活动。借助农家书屋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扩大书屋在农村中的辐射作用。并网罗村中的文化人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来,尽可能的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范围。

  最后,农家书屋还应时刻解农民之所急。如在农忙之时,农家书屋可以组织大家学习一下种植、施肥、除害等方面的知识,以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村中留守儿童较多的话,可以向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普法宣传和教授亲子教育方法。在类似的情境下,农家书屋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功效。如此一来,农家书屋就与整个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农家书屋自然会成为农民欣然向往之地。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