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华人倒卖救济食品,丢美国人的脸

2014年01月03日 08:07   来源:红网   乔志峰

  在美华人领教堂免费食物倒卖,便宜罐头被扔掉。美国电视台拍摄到一批华人在美国教堂排队领取免费食物,他们领取食物后即刻当街拆开,把贵重些的食物藏进行李箱,把不值钱的罐头直接扔进街道上的垃圾桶,再去排队领取食物然后拿去卖。但这些食物是为了给无钱买食物的穷人准备的。(1月2日中国日报网)

  不出所料,在新闻的跟帖里,大多数人都对华人这种行为表示不满,有人甚至连呼“丢人”。我就奇了怪啦,同样是中华儿女、龙的传人,为啥非要胳膊肘往外拐呢?不管咋说,都是自家人,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地站在自己人这一边。

  华人领教堂免费食物进行倒卖,其实一点都不丢人,反倒再次雄辩地证明了华人的“勤劳勇敢”。据悉,这样的免费食物一份大概只能卖5美元。为了区区5美元,这些人不辞辛苦排队领取,有的还反复排队,多勤劳呀。为了区区5美元,这些人不惜顶着骂名、冒着被曝光的风险干这种勾当,简直连脸都不要啦,多勇敢呀。付出了这么多代价,赚点钱也是应该的,这也是他们的劳动所得嘛,其他人就不要羡慕嫉妒恨啦。

  至于有人将便宜的罐头白白扔掉、造成浪费,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教堂每年都会向穷人分发食物包裹,说明他们很有钱嘛,咱帮他们扔掉一点,他们应该不会太在乎的。并且据小道消息,有的华人特别是官员亲属,到国外去是带着使命的。即使他们不是传说中的“卧底”,时不时给外国佬惹点事儿、制造点小麻烦,消遣消遣他们,也多少可以满足一下某些国人“幸灾乐祸”、“见不得别人好”的高尚心理嘛。

  另外,之所以会出现这类事情,根源不在于某些华人的劣根性——贪小便宜是人类共同的天性,而在于美国佬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既然是给挨饿的人免费发放食品,为何不做好领取者的身份确认呢?最起码,也得让居委会大妈给开个“家庭困难证明”吧。不审查资格、谁去都给东西,也太掉以轻心啦,也太轻信啦,难怪会被聪明伶俐的华人骗个稀里哗啦。甚至连发放免费食品本身,也是不妥的。如果不干活就有东西吃,谁还去辛苦工作呢?人类的伟大复兴又如何实现呢?这是在养懒人呀。实在没东西吃,穷人可以去捡垃圾嘛;实在没地方住,还可以住下水道住井底嘛。这些我们中国人司空见惯的先进经验,美国佬咋就不好好学习、虚心借鉴呢?

  综上所述,华人倒卖免费食物丢的不是中国人的脸,而是丢了美国人的脸,让傻乎乎的美国人在无与伦比的华人面前再次感到了汗颜。啥也不说了,我骄傲!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