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服务意识,多些问计于民,代步车困局必能早日化解
最近,全国多个城市对老年代步车、电动三轮车等加大管理力度,这让那些平时用代步车外出或接送孩子的老年人一时陷入纠结当中。代步车安全性的争论,查抄、罚款等强硬举措引发的非议,反映出迥异的利益诉求和错位的价值取向。其背后复杂的利益纠结,绕不开也躲不过,亟须有关部门直面和化解。
交管部门关于代步车安全性的质疑,诸如没有经过碰撞测试、安全性无法确认等,某种角度上确是事实。但在代步车车主眼里,代步车通常不上机动车道,其安全性无需和普通机动车相提并论。在“人身安全”这个看似重大却又非常具体的问题上面,交管部门的理论分析,与车主自身的理性判断存在较大差异,相关说法自然难以得到车主认同。
应该看到,代步车日渐受到欢迎,恰恰说明现实当中旺盛的需求。溜达、买菜、送孩子,代步车的便利性、灵活性显而易见。另一方面,距离较短、多为小巷子的路段,可说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正是公共交通难以抵达的远端。选用代步车出行,透出的是车主的现实无奈。
代步车、三轮车异军突起,还暴露出公共交通及公共服务的短板。尽管在城市生活,但孩子上学并无校车。正如不少人所反映,他们用代步车接送孩子上学,是由于孩子要求7点多就得到校,早晨时间较紧,公交车不多,孩子在时间上等不起,有的家庭所住地方还没有方便的公交车,甚至坐公交还得倒车,上学的时间无法保障。有的因限购无法买车也只好求助于不污染环境的代步车,有的家庭有私家车但因堵车只好再买辆代步车送孩子。而三轮车,更是当今社会红火的快递业中,穿行于各地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员们的谋生工具。简单取缔三轮车,他们又如何工作?人们面临的这些尴尬和困境,交管部门可能“永远不懂”。
交管部门的强势,还是催生社会悲剧的引子。就在几天前,河北省唐山市一个路口,一辆送快递的电动三轮车在被执勤交警拦截,车主在与交警争执过程中情绪失控,引发自焚,导致车主和交警不同程度受伤。这一事件,更将弱势群体的伤痛与无助,以一种极端方式展现到公众面前,令人惋惜,更当发人深思。有序管理三轮车、代步车等问题,尤其是更多体谅底层群众的现实困难,帮助他们化解难题,无疑值得相关部门重视。
如果说代步车、三轮车发展是乱象,到今天,各地相关部门难辞其咎。各个城市销售代步车的店铺存在了多年,政府部门允许其存在和销售,正是对代步车、三轮车可以行驶的默许。如今忽然予以封杀,不准它们上牌、又不准其上路,这让买了它们要送孩子的车主情何以堪?
冤家宜解不宜结,民怨宜纾不宜堵。正视车主接送孩子等现实困难,畅通沟通渠道,加强资格认证登记,严格行车时间管控,明确行车车道,都有助于保障道路秩序和各方安全,也是增强公共服务针对性、提升公共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必要举措。简单化地予以封杀,是推卸管理责任,无视群众利益的蛮横举动。
公共管理的举措和水平,其实更多决定于背后的管理理念。这些年来,无论是北京严格施工管理,给高三考生营造良好的备考环境,还是南方多省的交警出动警车,跨省为回家过节的民工摩托车队开道,种种温情举措,都赢得了社会的普遍称赞。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举措,正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欢迎。
代步车、三轮车所陷困局,其实也是当前不少城市社会管理中新出现的一个难题。多些服务意识,多些问计于民,类似困局必能早日化解,成为破解难题、凝聚共识、实现共赢、共建和谐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