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重新认识保险

2013年12月20日 09:41   来源:人民日报   成 萍

  著名的投资专家、橡树资本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认为,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年代,人们更需要担心的是投资风险而非投资收益。

  诚哉斯言。如果在2007年上证指数超过4000点、看涨6000点时谈及资产安全布局,有多少人会放在心上呢?彼时人们正把资金狂放地投入噌噌上蹿的股票、预期收益率多超过30%的基金里。而之后股市一路狂泻,至2012年底仅收盘在2269.13点,资金缩水、现金断流者比比皆是,“安全”几成奢望。

  然而在这些金融产品收益为负值的时期,保险却是最为安全的资产。当然,你要从长期综合收益看,这个“长期”指15—30年。

  保险的安全来自其核心价值的“坚挺”。精算师设计产品时,要根据保险责任来组合投资账户和保障账户的资金分配、投资期限,并结合市场大势,根据死亡率、费用率、成本率等来确定保险产品的合约形式及定价。因此这样的设计本身就能够“抵御”资本市场的起伏跌宕:市场火爆时,保险公司可以加大分红型两全保险的开发销售,让保户分享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斩获的红利;如果宏观经济走软,保险公司依然要履行责任保障和资金保本的承诺,保险产品的核心“价值”并未缩水。

  保险的安全来自其产品功能的独特性。在股票、债券、期货、黄金等所有理财手段中,只有保险产品可以提供保障功能,济困解难、雪中送炭。在个人资产的“篮子”里,保险或许是最不起眼的那一枚“鸡蛋”,然而却是最好的“业绩”平滑剂和风险对冲工具。

  保险的安全,还体现在它对社会“理财观念”的塑造。为了更有场景感,我们可以拿刚获得11项奥斯卡奖提名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作参考:派幸运的是跳上了一个满载着淡水和罐头食品的救生筏,这才能完成长达227天的航行——人生如航行,无论到哪里都得有一笔应急资金兜底。保险要求人每年或每月必须存入合约中规定的保费,相当于强制储蓄。在急功近利的理财市场中,它能涵养人们强化保障、长期投资的观念,培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稳健风气。

  近十年来,分红产品开发和销售中,不少公司强调甚至夸大其投资收益,却忽略了它独特的保障功能。因此每到资本市场差强人意、保险投资账户收益走低时,就会引发投保者的恐慌甚至退保行为。这不仅影响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也损害投保人利益,更是对保险价值、保险观念的误导。纠正这种错误,需要保险企业抛弃短视行为,更需要每一位保险消费者正确认识保险基本、也是最独特的功能——在健康和医疗保障充足的情况下去考虑分红型的产品,切不可为追求红利而购买保险。

  霍华德·马克斯提示投资者,在投资的世界中,按兵不动也是某种策略。有时候,“保险收益”看上去并不那么吸引人,然而,稳妥就是上乘选择。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