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材料不服水土,还是监管服了水土?

2013年11月29日 06:55   来源:红网   郭元鹏

  耗资近7亿、历时三年建成的蚌埠大庆路淮河公路桥,于去年12月底正式通车,但仅9个月后,主桥面大面积出现"脱皮"现象。市民质疑是豆腐渣工程,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除了车辆超载因素,最主要的是桥面上使用的全部是进口材料,而外国的材料设计不适应蚌埠的高温,水土不服。”(11月28日《兰州晨报》)

  让人难以明白的在于:无论工程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有关部门的回应都能理直气壮。豹纹装大桥出现的时候,有人说是正常现象;纸做的防盗门出现的时候,有人说没有行业标准;安居楼裂缝贴上胶带的时候,有人说不影响居住。这蚌埠的大桥才通车没多长时间就破坏成这个样子,有人又说是外国材料的问题。

  一个刚刚修好的大桥,一个投资7个亿的大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责任却都推给了外国的材料,这招真够厉害的。这言外之意很明显,这是材料的事情,不是施工的事情,也不是监管的事情,原罪是材料。而这样的回应高明就高明在,有关部门还拿这事情没辙。虽然大桥出现了脱皮,但是没有生命损失,没有垮塌,你要是调查,总不能到外国去调查吧。难不成要让人民群众哑巴吃黄连?

  即使按照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的说法,这也是行不通的。他们的解释说,这是从韩国买来的沥青,上面贴的是英国的商标。这样的沥青是按照国外的标准生产的,和我们国内的环境不相符,是水土不服造成的。这种说法从理论上好像能够自圆其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是用外国的沥青铺设中国的大桥,为什么就不考虑这种因素?修中国的桥,为什么不就近采购中国的沥青?是外国的沥青质量较好,还是较为便宜?如果是较好的话为什么服不了中国的水土?如果是较为便宜的话,这漂洋过海的能便宜到哪里去?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就没有考虑国外的产品不适应中国的气候环境?

  最可能的原因则是:购买外国的沥青可以降低等级节约资金,减少工程投入;在购买外国沥青的时候,可以玩玩手腕,多报销点账目资金。说白了,并不是外国的沥青不服中国的水土。我们国家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差异多大?可是有多少水泥、石头、沙子、沥青、钢筋需要标明东北专供或者是广东专供的?

  不是外国的沥青不服中国的水土,而是我们的监管服了中国的水土而已。在任何工程中,都有层层的监管部门,还有监理终身负责制,可是这些制度也都形同虚设,这是因为监理人员、监管部门都服了中国的水土,那就是面对项目利益为大,面对项目金钱为大,项目成了利益链条蛰伏者的“海鲜美味”。

  既然,外国的沥青不服中国的水土,请问外国的钢筋是不是也会不服中国的水土。不服中国的水土,你们大老远的采购来干嘛?

  看来,纪检部门需要好好查查了,看看在这大桥修建的过程中,都是谁服了官官相护、利益相连的水土?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