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利于民才有橄榄型社会

2013年11月22日 07: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谭浩俊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通过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体制,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所谓橄榄型分配格局,就是以中等收入阶层成为主体的一种社会财富分布状态。它无疑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可是操作起来却相当艰难和复杂,首先要做的就是冲破既得利益者设置的各种藩篱。其中,对政府的约束和限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目前,社会财富除了不断向富人群体集中、向少数人积聚之外,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府对社会财富的控制力、占有率越来越强、越来越高,以至于让居民和企业都成为相对弱势的群体。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就一直以高于GDP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有些年份甚至超过了3倍。也正因为如此,全国财政总收入由1994年的5000多亿元一下子增长到了2012年的11.72万亿元,增长了23倍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由1994年的10%提高到了2012年的22%,提高了整整12个百分点。然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则由1994年的65%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不足40%,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

  如果再加上各种收费、罚款、土地出让收入等,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就更高了。除此之外,在权力不断强化的过程中,产生各种隐性收入、黑色收入、灰色收入等,也在逐年增长和增多。过去,一个案值上百万元几百万元的贪污腐败案,就能让民众目瞪口呆。现在,涉案几千万元、上亿元的贪腐案件也不止一起两起了。这正是橄榄型分配格局建设难度很大的原因之一。

  日前有媒体称,改革开放35年来,居民收入增长了71倍。有关方面随即作出了客观分析与说明,认为如果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只有10倍左右。无论是71倍还是10倍,只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就没有多大的比较价值了。至少,它比不过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比不过财政支出、“三公”经费等的增长。特别是,短短20年间,财政支出从5000多亿元增长到了12万亿元,相关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公用事业以及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

  要建立橄榄型分配格局,就要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做必要的调整。如果企业得不到政府的让利,又怎么可能给居民让利呢?居民得不到利益的让渡,又怎么增加收入、提高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重呢?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