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抗议公园广场舞 安静是城市的美德

2013年11月21日 07:19   来源:人民日报   谢彩凤

  唐山市高中生无声站立抗议公园广场舞,北京市民施某鸣枪放藏獒驱赶广场舞队,武汉市民泼粪表达对广场舞不满……近期,一系列新闻事件让“广场舞”这一曾被视为城市景观的活动,成为人们争相议论的话题。人们在“健身权”和“安宁权”之间进行了不同选择,分歧之大,几乎水火不容。

  事实上,在健身和安静之间,冲突并非不可化解,人们厌恶的只是广场舞背后的噪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欧盟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欧洲环境署近日联合发布的《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报告,噪音污染已经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影响欧洲公共健康的第二大环境风险因素。噪音早已不是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身边的健康隐患。

  中国和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但反对噪音妨害、追求安宁和健康的心理需求是共通的。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注意言行举止,既是个人良好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对公民的内在期待。安静,不仅是个人美德,也是城市美德,体现了城市的文明进步、对个体权益的尊重、对环境的爱护关怀。

  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城市氛围,同时让市民各得其所,归根结底是治理能力问题。纵观海外,大部分国家都认为环境噪音不利于公众健康和社会福祉,因此严格控制公共场所任何可产生噪声的活动。以著名的“不夜城”纽约为例,根据纽约市现行《噪音控制法》,噪音测量在距离居民楼1米处进行,所有超过45分贝的声源都被禁止。音响设备超过噪声控制标准的,将被罚款250美元到1000美元。如果商场和娱乐场所的音乐音量太大,最高可处罚2.4万美元。

  欧洲人似乎对噪音的容忍能力更低。英国严格禁止在街上以娱乐为目的使用扩音设备;瑞士很早就开始限制音乐会和音乐练习场所的音量,甚至禁止在星期天使用洗碗机或割草机;德国对扰民噪音零容忍,制造噪音严重的人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而西班牙今年拟修改法律,提高对噪音扰民的惩罚力度,凡在家中聚会喧闹的,可被罚款1500欧元。

  在严格处罚噪音扰民行为的同时,多国政府也出台一揽子政策,科学安排公共作息时间,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引导人们养成安静的娱乐习惯。比如制定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设定安静时间等。一些政府还充分利用公共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比如纽约各大公园每年举办近千场主题活动,有健身、艺术,也有手工、观鸟等,绝大多数活动都是免费开放。在健身方面,不少公园都有专业健身教练,指导人们进行慢跑、竞走、太极、瑜伽等低噪音活动。市民可直接登录纽约市政府公园管理局网站,查看纽约公园的活动日历,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果个人想在公园举办超过20人的活动,比如生日聚会、婚礼等,必须事先申请,经批准后才可举行。即便人数未达20人,如需使用扩音设备,也需要提前申请。

  养成新的社会习惯,是一个漫长过程,一开始可能要借助法律的强制力,需要公民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服从,也离不开政府高瞻远瞩的科学规划、周到细致的贴心服务。如何规范使用公共场所,事关公共资源如何分配、各方利益如何平衡,治理者需要认真思考。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