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崇川区委书记
破除社会管理难题,关键不在于“管”而在于“理”;在于变单向管理为双向互动的协同治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其中
作为南通中心城区,崇川区人口密集且结构复杂。同时,在老城区、城郊结合部,基础设施、环境配套正处在改造提升期,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类矛盾集聚交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任务繁重,成效也十分明显。
但目前社会建设管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甚至面临一些困境。
从群众的感受看,主要体现为矛盾解不好、难事办不了、干部看不到。从基层干部的感受看:一是势单力薄管不了,二是左右为难办不了,三是人少事多去不了。
应该说,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共同感受反映了我们工作的差距,暴露了在社会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服务基础薄弱,缺乏向心力;组织基础薄弱,缺乏凝聚力;共治基础薄弱,缺乏吸引力。
破除社会管理的难题,关键不在于“管”而在于“理”,要转变政府职能、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要在五个方面加快转变:格局上由政府包办转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方法上由上对下的单向管理转为双向互动的协同治理;模式上由命令—服从的强制管控转为各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途径上由单一的行政手段转为政策、市场、法律、道德等多重手段体系;主体上由单一政府主体转为市场化组织、社会公众整体等多元治理主体。
今年以来,我们以社区“两委”换届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向社区,完善社区软硬件,支持组织邻里和街坊,参与社会共治、自治管理,打造比社区更小的社会治理单元。邻里的评议式自治,让评议会、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充分发挥作用。今年以来试点邻里围绕小区毁绿停车、乱晾晒等议题形成公约近30条。目前邻里试点已扩大到所有街道。
通过调动各方力量,老百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正逐步提高,构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自治模式正在形成。
(本报记者 申 琳整理 马国英绘图)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