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取向,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有望从“顶层规划”上明确相关路线图和时间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一轮改革。
一切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改善民生。现在老百姓对改革极为关注,他们期待着改革使国力更强、发展更好,也期盼着自己的生活有实实在在的进一步的改善,希望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能够得到化解,提升幸福指数。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应当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点关注的方向。
新一轮改革更加关注民生,势必要特别聚焦于几个重要视角: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经济的效益与活力得到提升,更好地“做大蛋糕”。民生领域大大小小的改善,都离不开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稳定而有力的支撑。今后,应借助一系列促进公平竞争、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的改革举措,使新型城镇化这个历史过程释放出巨大动力与活力,真正改变单独追求速度的增长模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之成为持续改善民生的不竭源泉。
——推进政府职能有实质性的转变,让政府更好地承担和履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更好地改善公共服务。“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为重点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实现均等化?如何更加有效地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使已形成巨大规模且会继续扩大的数亿农村入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在“市民化”过程中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如何使社会公众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过程中,也不断丰富文化生活、优化精神生活,不断提升幸福感?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能否管好该管的事,不缺位,有智慧。
——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中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矛盾,积极采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更加重视公平。鼓励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于我国已颇见成效,此时应调整、优化政策组合,以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这将影响相当大部分的社会成员,既改善中低收入阶层境遇,又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与成长。有人认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会削减高收入阶层的利益。实际上,促进公平可以更多地在增量上做文章,培育新的利益,而更公平和谐的社会同样符合先富起来的高收入阶层的长远利益。这是我国总体上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寻求各收入阶层实现“共赢”、走向“共富”极为重要的方面。
——有效发挥一系列经济手段、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缓解近些年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矛盾制约,使人民大众的生活环境与条件在提升“生态文明”取向下得到真正的改善。这同样是当前和今后改善民生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在促使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题中应有之义。
国家的强盛,物质的富足,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民主法治的昌明,社会的长治久安——由这些所构成的人民生活的安康幸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与归宿,也需要以改革为核心,在攻坚克难中去进一步为之奋斗。更加关注民生的新一轮改革,必将成为在新时期打造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正能量。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