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记者,也是本部门微信公众平台“新民法谭”的编辑,之一。
“新民法谭”从7月26日正式上线至今,已经3个多月了,粉丝数量稳步增长至3000。这段时间,这一新事物得到了众多人的呵护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回顾最初做方案的时候,最令人纠结的就是产品的定位。用微信的都知道,公众平台的主打功能,是做客户维护和营销,要求“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媒体的强项和优势资源首先是资讯,是内容提供者。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慎重考虑和讨论后,我们决定踏踏实实先做好内容。拥有一定的粉丝群后,再谋求转型。参考国内其他几大媒体的微信产品,大致走的也是这个路子。现如今,资讯只是这些微信产品中的边缘内容,线上线下的各种互动活动已成为绝对重心。
在被新媒体全方位包抄的态势下,平面媒体记者的转型迫在眉睫。我就这样赶鸭子上架,成了兼职的新媒体编辑。即便是单纯做内容,也绝对不是将发表在报纸上的内容简单“平移”。首先,没有了版面字数限制的束缚,同样一个话题,在新媒体上的讨论可以更深入、更完整,这就要求编辑有很强的内容整合能力。其次,要想从一长串微信号中脱颖而出被点开,从标题、图片、导语,到排版、字体、颜色,都要精心设计,3个月中我们一直在反复推敲、微调;最后,微信的内容可以大胆一些、犀利一点,“老古板”无法得到年轻读者的青睐。
除此之外,我们还定制了各种适合在新媒体上呈现的栏目,最典型的莫过于“防骗360计”,每天一个小故事传授防骗秘笈,到如今已经做到第60期了,算是表现“最稳定”的栏目。
做新媒体需要满腔热情。微信、微信公众平台都是飞速发展中的新事物,每一次的版本升级,功能扩张,都需要我们迅速学习、领会并将之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做新媒体更要耐得住寂寞。看看同城媒体的产品,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能借鉴的经验实在不多,最终能否做大做强,仰赖于决策,也可能受困于体制。
未知,所以充满挑战和变数。这也是新媒体的魅力所在吧。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