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头——不仅41个市直政府部门和10个直属机构在公开2012年部门决算(含“三公”经费决算)时,首次晒出行政经费支出,同时,广州市委各部委办局也将公开“三公”经费决算。
2010年之后,政府预决算公开的步伐开始加快,先是中央部委公开部门预决算,然后逐级向下推进。财政部于今年8月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应于2015年之前在省内所有县级以上政府开展包括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工作。广州先人一步,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三级政府“三公”经费的城市,不管还存在多少改进空间,其举措本身具有标本意义。
国务院日前出台意见称,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政府部分预决算公开,让公众了解政府如何花钱,是政府信息公开头等大事。相对于预算信息公开,决算信息公开的意义更加重大,计划是一回事,执行是一回事,只有执行到位,预算才有意义。
从过往的“三公”经费公开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一些弊端,譬如决算公开的内容过于粗糙、项目不够全面、易懂程度不足等等。资金用途不够细化,只给公众提供资金的使用方向,而不详细列举用途。至于钱具体给了哪些项目、什么单位、使用进度等内容,公众都无从了解,知情的不足势必影响判断与监督。比如,你只公布花了3000元吃了一顿饭。究竟多少个人吃,是否喝了茅台酒,点了鲍鱼、鱼翅等超标准菜色等,公众就不得而知了。李克强总理今年年初强调,“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可以有效监督政府”,可谓切中肯綮。
此外,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也至为关键。因为有大量预算外资金的存在,使得政府预决算流于形式,未能反映政府“三公”经费收支的真实情况。因此,应将清查、取缔账外账和“小金库”与预决算公开同题求解。广州已起步,下一目标就是要将预决算公开工作坐实,诚心诚意接受公众监督。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