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越办越好有深刻时代逻辑

2024-11-05 09:58 来源:环球时报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秉承“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超过42万平方米,参展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上届,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作为中国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进博会再次以一系列刷新历史纪录的数据,证明了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巨大影响力。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通过持续释放开放红利不断为世界提供公共品的进博会,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共享新发展新机遇的主要平台之一。七年来,进博会越办越好,前六届进博会已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累计组织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不少展商在中国开设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所垒筑起来的口碑,让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进博会“全勤生”,并口口相传,这种热情既是在为中国市场投票,也是在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投票。

  在全球化遭遇逆风之际,中国搭建起进博会这样一个超级平台,跨国企业则纷纷在其中亮出自己的选择。比如,多年来,美国企业进博会参展总面积一直排名第一,越来越多美国企业通过参加进博会更加了解和深耕中国市场。此外,自2021年“进博号”开行以来,这已经是进博会参展展品连续第四年通过中欧班列直达上海,欧洲及沿线国家企业“展品变商品”更加便捷。还有欧莱雅、沃尔沃汽车、三菱电机、3M公司、路易达孚等大型跨国企业已经早早锁定明年的第八届进博会,成为首批“八年全勤生”。

  进博会越办越好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逻辑。当下,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遭遇保护主义逆流挑战,国际地缘冲突扩大,国家安全概念泛化,单边主义措施、霸凌措施增多,跨文化认同减弱、族群对立激化。不过,推动世界开放扩大的力量仍然在不断汇聚,人类社会对世界开放发展仍怀有期许,同时推动世界扩大开放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累积,数字技术、绿色发展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多便利、也开辟了更多领域。“全球南方”崛起,支持世界扩大开放的力量也随之上升。这些都为全球化战胜逆全球化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增进世界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前最为迫切的方面在于增进国际互信与合作,这就需要有像进博会这样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相互交流的关键性平台。除了首次开设新材料专区,本届进博会还进一步支持来自坦桑尼亚、贝宁等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参与展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充分展现出中国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助力各国共同发展,是真心实意的。不仅参会的国家、企业越来越多,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也成为进博会的“常客”,中国真正把进博会做成了“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

  就在本月底,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也将在北京举行。今年的链博会再次出现“一位难求”的盛况。这些年,中国逐渐搭建起广交会、进博会、链博会等多个大型平台,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世界见证了中国由“世界工厂”向“全球超市”的角色转变,中国也为全球搭建起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超大规模机制化平台,推动了各国合作共赢。这些展会一届又一届地办下去,就是全球发展倡议的真实写照。

  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个道理。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是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主动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之举。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中国将与世界共谋发展繁荣,支持更多国家搭乘中国式现代化的快车。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月华)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进博会越办越好有深刻时代逻辑

2024年11月05日 09:58   来源:环球时报   社评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秉承“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超过42万平方米,参展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上届,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作为中国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进博会再次以一系列刷新历史纪录的数据,证明了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巨大影响力。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通过持续释放开放红利不断为世界提供公共品的进博会,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共享新发展新机遇的主要平台之一。七年来,进博会越办越好,前六届进博会已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累计组织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不少展商在中国开设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所垒筑起来的口碑,让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进博会“全勤生”,并口口相传,这种热情既是在为中国市场投票,也是在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投票。

  在全球化遭遇逆风之际,中国搭建起进博会这样一个超级平台,跨国企业则纷纷在其中亮出自己的选择。比如,多年来,美国企业进博会参展总面积一直排名第一,越来越多美国企业通过参加进博会更加了解和深耕中国市场。此外,自2021年“进博号”开行以来,这已经是进博会参展展品连续第四年通过中欧班列直达上海,欧洲及沿线国家企业“展品变商品”更加便捷。还有欧莱雅、沃尔沃汽车、三菱电机、3M公司、路易达孚等大型跨国企业已经早早锁定明年的第八届进博会,成为首批“八年全勤生”。

  进博会越办越好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逻辑。当下,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遭遇保护主义逆流挑战,国际地缘冲突扩大,国家安全概念泛化,单边主义措施、霸凌措施增多,跨文化认同减弱、族群对立激化。不过,推动世界开放扩大的力量仍然在不断汇聚,人类社会对世界开放发展仍怀有期许,同时推动世界扩大开放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累积,数字技术、绿色发展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多便利、也开辟了更多领域。“全球南方”崛起,支持世界扩大开放的力量也随之上升。这些都为全球化战胜逆全球化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增进世界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前最为迫切的方面在于增进国际互信与合作,这就需要有像进博会这样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相互交流的关键性平台。除了首次开设新材料专区,本届进博会还进一步支持来自坦桑尼亚、贝宁等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参与展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充分展现出中国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助力各国共同发展,是真心实意的。不仅参会的国家、企业越来越多,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也成为进博会的“常客”,中国真正把进博会做成了“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

  就在本月底,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也将在北京举行。今年的链博会再次出现“一位难求”的盛况。这些年,中国逐渐搭建起广交会、进博会、链博会等多个大型平台,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世界见证了中国由“世界工厂”向“全球超市”的角色转变,中国也为全球搭建起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超大规模机制化平台,推动了各国合作共赢。这些展会一届又一届地办下去,就是全球发展倡议的真实写照。

  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个道理。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是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主动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之举。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中国将与世界共谋发展繁荣,支持更多国家搭乘中国式现代化的快车。

(责任编辑:李月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