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烩面标准”别变成权力的越俎代庖

2013年10月14日 10:48   来源:荆楚网   谢伟锋

  近日河南烩面碗底刮起了一股“风暴”。10月9日,有媒体率先刊发超六成网友认为烩面标准可以有的报道,一时间舆论“大锅”沸腾起来,网上、网下对“烩面标准”有没有必要制定等展开热议。(10月12日《大河报》)

  虽然不是河南人,也没吃过声名远扬的河南烩面,不过前些日子“中国十大名面”的报道还记忆犹新,这十个荣誉宝座中就有河南烩面的一席之地。可以说,河南烩面就像北京炸酱面、兰州拉面一样,成了当地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

  而如今对于河南烩面的“标准”之争,已经网络上发酵势猛,这也让之前提出“烩面标准”的有关部门相当意外。在字面上理解,这种所谓的“标准”,其实用“规范”来定义更佳,因为这仅仅是餐饮行业中对于食品安全、健康饮食以及弘扬餐饮文化提出的相关标准,说到细节处就譬如是烩面的面条不是挂面、烩面的汤应该是高汤不是清水等。

  “烩面标准”将来有可能由商务部门牵头制定,这使得大众有种官方要参与其中的感觉。对于这种臆想状态下的“越俎代庖”,有关部门应该解释的再清楚些,因为当下新闻解读都是很片面性的。但不否认在餐饮行业中,政府职能部门又必须是如影随形的,在食品安全、价格制定方面,都应该伸出强有力的手来进行托底。而对于“烩面标准”,个人认为还是市场的事情让市场解决为好。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众口难调。对于味蕾上的享受是最难把握,也无“标准、规定”的立锥之地。况且在传统饮食工艺上最讲究创新改进,以满足现代人多变的舌尖享受。如果有“标准”横亘在其中,很容易堵死饮食更新的路子,这也是得不偿失的。

  大概在十年前兰州拉面就曾经经历过“标准”洗礼,当时的主导思想是制定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准入标准和面馆分级评定标准。用较高的要求来规范市场固然是好事,但市场又能否如愿的贴合“标准”来行走呢,这里面就见仁见智了。其实刨去卫生、价格等自律性的行为之外,权力部门在餐饮也可操作的空间已是不多。要推动餐饮业的洗牌,也只能靠它们在内部进行。

  对于河南烩面来说,政府和从业者还要不断的擦拭这块金字招牌。做好推广宣传、经营监督的外围工作即可,如果再深入,就有手伸的过长之嫌。当然目前的“烩面标准”还是“听的楼梯响,不见下楼人”,咱们也就在这公说婆说一番,仅此而已。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