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馆南迁”文化建设走偏

2013年10月12日 09:45   来源:大众日报   杨朝清

  贵州铜仁,距离作家贾平凹的陕西家乡十分遥远。没有关联的两者,却因为一个文化梦,被人为地放在一起。铜仁贾平凹文学馆从规划到开馆,一直都在风口浪尖上,一些人认为此举“伤财”,没有意义;而铜仁市政府请来贾平凹当“外援”,希望站到名人的肩膀上。(10月8日《贵阳晚报》)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在消费社会,“背靠名人好赚钱”,名人成为一个可被利用的商业符号,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如果说一篇500多字的《说铜仁》让贾平凹与铜仁结缘,“贾馆南迁”则是文化名人与社会资本的再度联姻。

  从动机上看,铜仁市希望通过“文化外援”,来提升城市形象。铜仁方面看重的是实用价值和经济功能,而不是贾平凹文学馆所蕴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可是,由于缺乏地域文化的集体记忆和公众的多元化感情,“贾馆南迁”不可避免遭遇“水土不服”,引发当地老百姓的质疑与担忧。

  “贾馆南迁”事前没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吸纳公众意见,造成公共政策缺乏社会基础。当地老百姓对八竿子打不着的“贾馆”,也可能缺乏文化认同和情感认知,难以起到预期的价值目标。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