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乔申颖:文化建设重“创”轻“建”者请退出

2013年01月10日 09:0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新年伊始,全国文化厅局长会上传来一则消息:2012年,通过专项督查,共有4家不符合要求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0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被调整或撤销称号。

  在文化建设亮点纷呈的2012年,这样一则消息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是,联系到近年来文化建设“创建”热,个中的意义值得深思。

  最近几年,全国上下文化建设热情高涨,各地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创建”示范基地、园区等等。客观地说,以“创建”的方式短时间内集中加快建设进程无可厚非。对当地政府来说,提供一个开展工作的抓手;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次文化发展的动员和宣传。但是,一些地方为创建而创建,园区挂牌之日就是创建工作结束之时,那就不可取了。

  文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本来更需要涵养工夫。但加上一个“创”字,似乎就变成了短期行为,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对文化发展也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非遗”申报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各地投入太多的精力在申报工作本身,反而淡化了申报的初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

  重“创”轻“建”自然也有深层原因,有的是因为盲目跟风,有的则是主动做出了利益选择。但无论出于哪种原因,退出机制的出现都斩断了他们的后路。

  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监管思路转变的表现形式之一,实行动态管理,今后这样的督查工作会制度化地定期进行。

  更进一步说,退出机制的引入,对于文化建设中毕其功于一役的浮躁心理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文化的力量在于品牌,想建百年老店,就得有坚持精神。请重“创”轻“建”者退出,折射出的不仅是文化监管制度的完善,更是文化建设思路的调整。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推动文化建设要有“五个转变”    2015年04月17日
  • ·“贾馆南迁”文化建设走偏    2013年10月12日
  • ·推进文化建设应树立四种理念    2010年09月02日
  • ·文化发展新理念内涵    2010年06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