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颁布一项城市管理办法。《办法》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名字、外国人名和外国地名作地名。(10月8日《大河报》)
这个办法对城市地面建筑物的命名给了明确的规定,外国人名不能成为名称。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正确的。据笔者的观察,一些城市确实存在着洋名滥用的做法。为了追求所谓的档次,建筑物的名称真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如郑州的“曼哈顿”、“威尼斯”,洛阳的“加州1885”。
许多巴掌大的地方,动不动就取个“国际XX”、“XX环球”的名字。如果不加以管理和规范,容易导致人们在认知方面的障碍和混乱,同时也将损害一座城市的形象。因此对其进行的限制和规范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迫切性。不过,办法禁止“地名涉洋”就显得有些粗暴了。
如白求恩大道或白求恩公园之类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外国人在我们国家遭遇战祸的时候,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无利己地救死扶伤。这样的外国友人值得我们纪念,将其名字作为建筑物的名字有何不可?此种涉洋,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感恩,并不是浮躁。再比如,书院名叫“泰戈尔”。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坛巨人,值得纪念。只要书院确实有足够的人文素养,叫这样的名字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崇洋媚外,反而会增添文化的厚重感。
其次,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商家取洋名,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其目的是给消费者传达货物信息,尽管有些时候并非一定准确,甚至有点夸张,但是城市管理者也应当宽容地对待。比如一个街道,取名叫“东方曼哈顿”。所在区域确实金融业比较发达,取个曼哈顿作名字又有何妨。他们取这个名字,无非是想告诉民众这里的金融业非常发达,倒不是想以此糊弄大众。再如一家酒店,取名叫“巴黎国际大酒店”,其更多地想传递出一种浪漫的气息和新派的理念。过于死板的名字,会严重影响店家的营销,也会影响顾客的选择。对商家诚信的监管,更应当多在执法和监督上下功夫,至于店名叫什么,没必要锱铢必较。
再者说,民众对地名的称呼,早已形成了形成一种习惯。一些涉洋的名字一下子全部改掉,恐怕会真的让人“找不着北”。是否国际、是否时尚,相信群众会给出自己的评判。作为城市管理者,应当多在方便群众生活方面作努力,牢牢牵住保护群众利益的“牛鼻子”。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