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什么我们如此怀念兰辉?

2013年09月25日 11:03   来源:千龙网   蒲红果

  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在带病进山检查工作的路上,不慎摔下悬崖,因公殉职,消息传来,全国上下同声哀悼。当前,广大党员干部正在大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解民忧。兰辉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优秀代表。

  兰辉走后,北川的百姓自发走上街头,用泪水与思念回报他对这一方山水的深情。近一段时间来,仿佛大家都在问,一个干部究竟做了什么,能被老百姓唤作好人、恩人、亲人,并如此怀念?对此,一些媒体重走他走过的路,重翻他翻过的山,找到和他交心的老百姓,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就暖和;他就是北川的“活地图”, 大大小小的路,都装在他心里;他用一生,走遍了故乡的山和路, 也走进了百姓的心坎里。

  对兰辉身上表现出来的新时期党员干部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向兰辉同志学习的批示中作了高度评价,那就是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心系群众、为民尽责,忘我工作、务实进取,克己奉公、敢于担当。兰辉用行动表明,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兰辉的精神不是一天炼成的。他从一名教师到县政府副县长,一步步走来,脚踏实地,尽心为民,用自己的形象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用生命之火映红党的旗帜。早在2011年“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际,我和同事带领北京知名评论员、博主、版主和网民代表,去汶川见证灾后重建成就,见证汶川重生,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一行达到北川时见到过兰辉副县长,平实清瘦、异常忙碌。

  正是他和他的同事们的辛勤忙碌,让灾区老百姓有了主心骨,看到了重生的希望。如今,行走在北川新县城现代化的街道上,游走在映秀镇、红白镇那如同童话世界般民居之间,徜徉在由北京援建的什邡人民医院和学校宽敞的院落里,看着福利院老人们幸福的晚年生活,你一定会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那地动山摇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惨景仿佛还在眼前,几年间,却似山河再造,重获新生。有人说,当地的基础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水平至少提速了20年,在当地“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

  这些变化和成就显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都是兰辉他们带着老百姓干出来的。兰辉担任副县长以来,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平均每天行车200多公里,车里常备军大衣、雨具、干粮,即使生病住院动手术也丢不下工作,生命最后一刻还奋战在交通建设和防汛现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加之大地震后这些年又多次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只能一边应对一边建设,要兰辉他们办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其忙碌可想而知。就像兰辉在他的微博中说的那样“需要修的路还多,需要架的桥不少。美景,但无心欣赏,因为百姓出行难。”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样的党员干部,老百姓怎能不热爱,怎能不依赖,怎么不怀念!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兰辉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平如美棠》:怀念比海还要深    2014年01月10日
  • ·我们为什么怀念杨绛先生    2016年05月26日
  • ·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杨绛    2016年05月26日
  • ·一心为民,才能被人民永远怀念    2015年08月25日
  • ·怀念成思危先生    2015年07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