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贪官包养情妇实质是权力“出轨”

2013年09月23日 13:14   来源:荆楚网   遇合

  从近年来查处的闻清良、张曙光、刘志军、刘铁男等腐败大案看,“凡贪多色”的定律一再得到验证,官德败坏令人叹息,此类奢靡之风令人不齿。(9月23日 北京晨报)

  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人,包养情妇的行为都是极不道德的,伤害家庭,败坏风气,影响和谐。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在社会运行愈加透明化的今天,官员包养情妇的风险是极大的,但是“凡贪多色”为何就成为了常态或者定律呢?

  从传统学上看,建国以后一夫一妻的观念尽管早已得到认同,但是一些手中有权、有钱的人依然保持着那种“强者就要多占”的封建强盗逻辑,一旦升官发财就忘乎所以,包二奶养小三,甚至有的还是妻妾成群。从道德层面讲,今天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在滑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贪官是道德品质滑坡最严重的一群人,受纵欲享乐等腐朽思想的影响,抛弃了信仰,忘记了誓言,违背对婚姻和家庭的忠诚,骄奢淫逸无所不为。从干部管理上来说,目前我们对依然缺乏真正完全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而社会诱惑无孔不入,一些企业一些个人为了利用权力谋取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不仅送钱,还送人,大搞性贿赂。

  “凡贪多色”成为常态或者定律,无疑是当代中国党政干部的耻辱,暴露出来的表面上是道德的问题,实质上涉及到官员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换句话说,官员包养情妇其实就是权力“出轨”。

  消除“贪官+情妇”的狼狈组合,需要标本兼治。从治标层面入手,依然要继续加大对官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警示教育,让他们时刻绷紧那根弦,减少触红线的冲动。从治本上下功夫,还是要从顶层设计完善公权运行的制度机制,减少权力寻租“出轨”的机会。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