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守则就是要“一切从孩子出发”

2013年09月17日 14:1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朱昌俊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才会诞生什么样的学生守则,有怎样的教育态度,才会衍生怎样的执行效率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透露,被专家和家长批评“可操作性不强”的《中小学生守则》,已经启动修订程序,一些空洞内容将被删除。(9月16日《京华时报》)

  关于中外中小学生守则,对比最强烈的,恐怕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儿童性侵案。谈到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会提到英国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力”的规定。该规定注明了儿童应当知道身体属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应被衣服所覆盖,不许别人看,不许触摸。也因此,通过对比,很多人认为国外的学生守则实用性更强。这虽是事实,但实用性却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同教育理念背后的理念差距,才是真问题。

  现今国内的中小学守则,大多都是四字句的口诀形式,有过背诵经历的人都知道,它们确实朗朗上口,也方便记忆。这种口诀式守则,当然与传统的教育语言有关,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一种教育理念的偏差,其更注重的只是传播上的效率,却对实践效果并不在意。而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守则虽然短短数百字,却从爱国到爱环境,从尊师到自爱,无所不包,面面俱到,完全是一种“完人教育”思维的体现。

  相较于国外那些具体、浅显的学生守则,我们的守则,完全见不到“人”,通篇只是认知式的价值传导。国外的学生守则更倾向于一种情境教育,告诉孩子在每个具体的情况下需要怎么做。比如,鉴于地震多发,日本的小学守则,就有地震中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存教育;而美国的守则中,则可以看到一种互动的教育观念,如规定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不难看出,这样的守则充分考虑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现实需求,很有针对性。相反,如果纯粹只是价值上的引导,甚至只有政治正确的灌输,既不接地气,也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养成。

  教育方式囿于传统观念乃至教育水平的差距,难免会存在差异。这一点注定了不同国家的学生守则,会各有侧重。但有一点必须是一致的,那就是守则的制定一定要结合这个阶段孩子的天性与特点。简而言之,即应具有学生视角,因为粗暴的教育者视角或者国家视角,都容易使得守则的意义被异化。毕竟,在孩子未形成独立的人格前,如果预先设计一套价值标准,然后试图将每个“人”填充进去,无疑有悖教育的初衷。

  哲学家杜威曾言,儿童所学与社会情况愈有密切的关系和直接的联络,则所得知识亦愈加正确愈有实用。对应到学生守则的制定上,也同样如此。当然,一个好的学生守则,绝非只是文字表达上的“接地气”,它的内容与执行,其实都是严格镶嵌在教育理念中,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才会诞生什么样的学生守则,有怎样的教育态度,才会衍生怎样的执行效率。

  换言之,如果我们期待一个站在学生视角的学生守则的出台,其实更是在期待教育如何实现方式与理念的双重转变,真正“一切从孩子出发”。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