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国对叙动武为何“犹豫”了?

2013年09月04日 10:44   来源:东方网   冯创志

  至于美国国会讨论总统的提议,最早也只能在9月9日国会复会之后。也就是说,在9月9日之前奥巴马总统还不能实施军事打击叙利亚。即使在9月9日之后美国国会能否通过此决议,也不容乐观。来自美媒的信息称,美国国会有160名议员联署抵制美国对叙动武。共和党大佬、曾参加2008年大选的麦凯恩批评奥巴马的有限打击计划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美国未能帮助叙反政府军是“可耻的”。麦凯恩说:总统陷入希望有一种装点门面的打击,发射一点导弹然后说,好,我们回应了。

  加上数十年来在国际事务中历来与美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英国,由于议会的坚决抵制,英首相卡梅伦与美国一齐出手打击叙利亚的计划已成泡汤。除了法国外,其余的盟国都表态不参与对叙的军事打击行动,如此阻力,实属罕见。假若只有美法两家对叙进行军事打击,那么,美国不但冒着新的风险,还会背上新的一笔战争债。面对对叙军事打击的风险和阻力,为何奥巴马总统执意前掉要将军事打击进行到底?

  近来,世界媒体把军事打击叙利亚和埃及事件进行比较。埃及早已传出军方开枪死伤数千,但至今美国未对埃及事件进行定性,只是谴责几声而已。那么对叙利亚,美国政府为何非要对其置于军事打击之列?

  在美国国内,美国政要是十分重视民意的。围绕美国是否应对叙进行军事打击问题,美国国内产生严重分裂,大部分美国人不支持政府动武。前几天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大约60%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不应军事干预叙内战,只有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应干预。就在奥巴马发表讲话的同时,美国反战组织在白宫外举行抗议活动,高呼反战口号。人们打起白色条幅和黄色标语牌,上书“不要对叙战争”、“对叙动武建立在谎言之上”等内容。这一结果清楚表明了美国民意的取向。就在全球关注中东局势再度升级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26日向国会表示,如果不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到10月中旬将用光所有资金,无钱付款,再次面临“财政悬崖”。他并且警告说,这将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而自从斯诺登事件曝光后,加上长期经济低迷,美国公众对美国政府的指责日甚,奥巴马决心扳回失分,抓住叙利亚出现的化武问题进行打击,对树立美国总统的“三军统帅”的威信是一个机遇。但一旦国会不通过总统提案,那么奥巴马也会轻松地把责任推给国会,而无损于自己身上的光泽。

  在国际,美国此举是要给俄罗斯及所有“不听话”的国家还已颜色。在斯诺登问题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敢与美国叫板,居然收留斯诺登。这对一向高高在上的美国而言,实在是一件令其难堪的事情。偏偏俄罗斯在叙利亚有诸多的利益,因此,美国发出对叙进行军事打击的声明,至少是对俄的一种政治还击。因此,美国对叙动武目前变现了“犹豫”,实属情理之中。

(责任编辑:年巍)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