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留作业、等级评价、一科一辅等小学生十条减负新规征求民意稿出炉,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广泛反响。
发布学生减负令,这并非第一次。对于为学生减负,有人如此形容——“年年减负年年负,岁岁出招岁岁遭”。虽有过头之嫌,但确实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的长期顽疾。减负,就是减去与学生年龄不相称、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学习负担。但为什么一次次减负成效式微,学生课业过重、家长不堪其扰、老师无可奈何的现象依然?关键是把减负这道复杂的课题当作简单的减法了。换言之,学生减负,功夫在减外,不光要做足减法,更要做好“加法”。
一方面,加强打击形式主义。减负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边厢减负了,那边厢增负了。这既有学校的原因,虽然“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做适当练习是必要的,但有的学校害怕升学率下滑,跳不出近乎妖魔化的题海战术;也有家长的原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固守所谓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还有社会的原因,唯分数论英雄氛围仍旧浓厚。这些病因不除,学生减负的现实难以改变。
另一方面,加强课堂质效建设。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空间在课堂上,减负增效,关键在于让教学更加高效,让课堂富有效率,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求学热情,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为学习而学”为“为兴趣而学”。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必须提高教学能力,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填塞者”、“灌食者”,避免“教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的旧习。
更重要的是,加大考试招生制度的综改力度。减负进行了多年,但依旧近乎“风雨不动安如山”,从根子上说,是“死而不僵”甚至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在作祟。只要应试教育的评价指挥棒仍在上下飞舞,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减负目的就难以达到。为此,要加大考试招生制度的综改力度。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就近入学、电脑派位,严禁各类“掐尖”式的考试录取,真正把学生从“分分计较”的考试工具中解脱出来;对于中考与高考,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真正把学生从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备战中解放出来。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