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信贷资产证券化 中美没有可比性

2013年08月30日 09: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许一力认为,有人鼓说认为,中国如果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会有发生次贷危机的可能性。其实,这种可能性很小。大家别忘了,中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其实是刚好相反的,美国遵循先发展后管制,中国实施先管制后发展。美国的政府当初不仅未设限制反而提供便利,中国从发展之初就制定大量的配套法律法律分阶段试点,两者没有可比性。

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会议同时明确,将在实行总量控制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会议同时明确,将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扩大试点,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而风险较大的资产则暂不纳入试点范围。(8月29日 中国网)

  中国要开始大力提倡做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了,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太专业了,稍微懂点的人又觉得这个东西太危险了——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个东西惹出来的。

  什么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举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比如在最近两年的房地产市场中,中国的小地产商本身没有资金,也从银行贷不到款,怎么办呢?很多小地产商就直接找信托。信托其实就是个银行的替代品。

  信托的钱哪来呢?要是都用自己的钱去贷,那不算本事。要是招了一批电话销售,一个一个打电话招揽投钱的人,那销售成本太高。前几年有个好招,就是让银行的理财产品几亿几亿的来买“信托计划”,没几天,几十亿的钱就来了。

  银行的理财产品来的钱多容易啊,大家都相信银行。当然,银行把这么多的钱投给信托,是有要求的,银行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的时候,说过“理财产品的收益一年都有个5%”的,把钱投给信托,信托必须要想办法保证钱的收益有个7%,银行中间可以白赚2%,当然信托也要拿出点钱打点银行内部的负责人。接下来,信托以7%的利息成本拿到的这笔钱,以20%的利息贷给小地产商,赚取中间的大额差价。当然,信托贷给小地产商的钱是有风险的。

  故事到这一步,还没有出现证券化。中国的影子银行跟美国的差距就差在证券化这一步上。所谓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环节——假设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现在要求最小的一份是5万元,如果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那可以打得更碎,可能500元就可以来买了。也就是说,证券化是指在钱的来源上更广泛,全民参与。

  当初美国次贷的问题,就是把这个证券化发挥的太“极致”了。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再次证券化,然后三次证券化。弄到最后,客户都搞懵了,“我的钱到底买了证券之后,是投向了哪里?”,真的是没有人不知道。

  这就是当年美国次贷的本质。

  美国的次贷实质在哪?就是它搞了二次三次证券化,目前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就是处于美国1980年代的水平。现在中国是严禁二次三次证券化的,就算是从初级证券化来看,美国在1985年ABS出现之初,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美元,占债券市场总额9%;中国现在可能连1%都不到,既是差距所在,也刚好规避了相关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本身是有一定缺陷,最大缺陷在于发售信贷的时候,信贷本身的质量就很有问题了,造成不良贷款。比如说,原来的按揭贷款都是银行来发放的,所以银行会去调查,申请按揭客户的资信情况。但是现在是由投行来承销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投资者最终所面对的是非常复杂的,难以看懂的投资工具。所以说资产证券化以后的产品变成一种对投资者来固定收益类的产品,看上去似乎很美,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一点上,中美两国的情况又是完全不同了。

  其一是品种结构完全不同:美国80%以上是住房抵押贷款,ABS中也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主;中国80%以上是公司贷款。其二,主体不同:美国的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50%,公司贷款仅占20%;反观中国,公司贷款占比为60%,房地产相关贷款占20%,正好相反。其三,款项性质判定不同:住房按揭贷款在中国属于优质资产,不良率低于0.5%;美国在2011年末的不良率仍高达7.6%。

  有人鼓说认为,中国如果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会有发生次贷危机的可能性。其实,这种可能性很小。大家别忘了,中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其实是刚好相反的,美国遵循先发展后管制,中国实施先管制后发展。美国的政府当初不仅未设限制反而提供便利,中国从发展之初就制定大量的配套法律法律分阶段试点,两者没有可比性。(中国经济网网友 许一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 美次贷危机教训深刻

     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改善流动性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