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对叙动武 后果将比伊战更严重

2013年08月29日 07: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伍亚飞

  近两天,所谓叙利亚“化武”问题越炒越热,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叙利亚动武调门骤然升高。虽然各方对具体时间节点的猜测还不一致,但“打”似乎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了。至于联合国调查小组有没有完成工作、对叙利亚政府的指控有没有确凿证据、动武有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对一些西方国家来说似乎都是次要的事情。

  人道主义灾难也好,化学武器“红线”也罢,看来不过是他们打击异己、攫取利益的幌子。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利比亚,西方国家搞这套把戏早就炉火纯青。

  但把戏玩多了,大家对其本来面目也看得更清楚了。十年前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造成十万多伊拉克平民死亡,而发动战争的借口早已被证明是个拙劣的谎言。两年前西方打着“保护平民”的旗号发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造成的“连带损失”是超过3万利比亚平民丧生。更令人痛心的是,伊拉克和利比亚至今仍未摆脱战争后遗症,动荡与流血仍在继续,恐怖极端势力借势抬头,挣扎在“失败国家”的边缘。西方国家动武留下“烂摊子”,后果却几乎全部得由地区国家人民来“买单”,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相比上述案例,对叙利亚动武的后果只会更加严重。叙利亚动乱的背后,既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教派矛盾,也有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还有不断坐大的恐怖主义威胁。外部军事干预既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化武问题,更不是化解叙利亚危机的正确途径,反而可能对叙对立双方产生刺激,导致暴力活动与武装冲突持续升级,让叙利亚问题走上军事解决的不归路,与政治解决大方向背道而驰。届时不仅2200多万叙利亚人民将遭受更大苦难,整个中东地区的安全稳定也会受到灾难性冲击。

  叙利亚问题并非没有政治解决的可能。去年6月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各方曾经就叙利亚政治过渡的指导原则达成过一致。今年5月,美国和俄罗斯也就召开第二次日内瓦国际会议形成了共识。如果沿着这条政治解决的正确道路走下去,推动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尽早坐到一起,通过谈判解决分歧,实现由叙利亚人民主导的政治过渡,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公正、和平、妥善解决的。当前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支持联合国秘书处依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对叙利亚境内可能使用化武问题展开独立、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尽快查清真相。另一方面是尽快举行第二次日内瓦国际会议,避免使“化武”问题干扰政治解决的大方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各方,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

  “化武”问题事关重大,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下结论。遗憾的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似乎已决定以“有罪推定”代替客观调查,以武力干预代替政治对话。这就暴露出他们的真实目的,不是真心要解决“化武”问题,而是急于“塞私货”帮反对派一把,推动叙政权更迭,进而确立于己有利的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对这种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国际社会不能不保持警惕。

  (作者为国际问题观察员)

(责任编辑:年巍)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 ·“动武执法”折影射出啥?    2014年06月13日
  • ·奥巴马继续寻求对叙动武支持    2013年09月09日
  • ·美国动武,解决不了叙利亚问题    2013年09月09日
  • ·美国对叙动武为何“犹豫”了?    2013年09月0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