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地铁抓乞 模糊权利边界

2013年08月28日 07:27   来源:法制日报   李劭强

  地铁上乱发小广告、乞讨现象屡禁不止。近日,7名网友通过微博自发组团,在地铁上发起“抓”发小广告者和乞讨者,两小时内共“抓”了7人。组织者称,此举是为引导更多的人行动起来抵制上述两种违法行为,用实际行动为城市的发展尽一份力(8月27日《东方早报》)。

  说实话,笔者也不喜欢在地铁里看到发放小广告和乞讨的人。这倒不是一种审美洁癖,而是因为地铁实在太拥挤了,原本就拥挤不堪的地铁,因为他们的加入而变得“举步维艰”。再加上这些人通常是一种强迫式“表达”,不管别人需不需要,愿不愿意,只顾着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也着实让人有些心烦。

  但不喜欢也只是不喜欢而已,我并不赞同组团抓乞的做法。因为乞讨也是一种权利。对于乞讨者,我们可以进行善意的引导,可以进行道德上的批评,可以举报给执法部门。对权利的规范和管理需要权力,一种具有执法权的权力。这种权力之所以能够管理权利,是因为其被授权。如果没有被授权,即便一种权力是真实的权力,也不能越过其边界对权利进行规范和管理。何况,组团抓乞的还只是一群热心的市民。这不是见义勇为,他们的权利不能演化为一种管理权,即便他们的初衷是让地铁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组团抓乞”看上去容易激发人的集体意识,但其实混淆了两种权利的边界。一是,乞讨是不是一种权利?尽管人们尊重权利的意识苏醒了,但很多时候未必对其他人的权利能够一视同仁。特别是当这种权利的认知和判断打上身份的标签,染上个人的好恶时。二是,善意是不是一种权力?组团者会认为组团抓乞也是为了大家,也是一种善意。但善意只能是善意,善意不能越过权利界限直接上升为一种权力,否则任何人在干涉、侵害别人权利时,都可以找到一个善意的借口和理由。

  诚然,一些人在行使自己权利时,给别人造成了不便。但越是如此,越需要谨慎地遵守权利的边界,不能因为一个虚幻的理由或内心的冲动就对别人的权利进行侵犯,就把自己的权利上升为一种权力。如果是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矛盾减少了,而是边界模糊了,摩擦和冲突增多了。这显然是一种更坏的结果。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