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两村一村0死一村30死 网友:差别在一念间

2013年08月27日 09:33   来源:华声在线   

  8月24日上午,辽宁抚顺8个区县同时举行仪式,哀悼“8·16”洪灾遇难者。截至当天,洪灾造成76人死亡88人失踪。其中,重灾区南口前村死亡和失踪88人,而一桥之隔的北口前村却零死亡。相邻两村命运为何如此迥异?天灾还是人祸?

8月24日,黑龙江绥滨县绥东镇一处民房被洪水冲垮。新华社发

8月24日,辽宁抚顺,哀悼仪式上的民警和志愿者。新华社发

  [新闻解读]

  吐槽

  抚顺洪灾,相邻村庄为何命运迥异

  虽然即便是相邻村庄,村民数量、居住环境等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不管怎样,一个伤亡失踪88人,一个零死亡,和灾难应对是否得当,多少会存在一些关联。

  8月15日到16日,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连续发出预警,并且明确提出要“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这些预警讯息是否引起充分重视,并得到有效落实?值得注意的是,实现了人员零死亡的北口前村,村支书称接到乡里通知后,9名村干部随即挨家挨户通知,组织村民转移。“有几户不愿意走,被我们硬拽了出来。”从中不难看到,如果预警信息被直接贯彻到每个村民,最小化的人员伤亡并非不可能。那么,需要追问的是,那个死亡失踪几十人的邻村,基层干部是否尽到了自身的责任,当地政府有没有履行监督之责?

  分析

  洪灾预警不落实就会要人命

  文/华池阁

  如此差别,因为什么?不过是一村把预警及时落实,一村则将之落空。“人手有限”岂是借口?邻村的行动已作出了否定回答。发个通知是否就算落实?太多血的教训早已对此发出了生命的警示。然而,又有多少地方、多少人在落实上把文章做实在、做充分?令人悲愤的是,类似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空对空”预警,换汤不换药地出现在抚顺。

  各级干部需要警醒的是,发个文件、通知,打个电话,都还是形式。一级一级这么干,最终仍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原因就在于,仅发个通知,对于有责任心的干部适用,但对于其他干部却根本不适用。要真落实,就必须有真行动、实办法。

  反思

  洪灾中一个“零死亡村”的启示

  文/熊志

  一直以来,在面对洪水、地震等灾害时,不少人都默认为自然的不可抗力。这种思维一旦被反复强化,反映到灾害预防上,就表现为对人的能动性的低估。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后,官方话语甚至媒体中,也会经常充斥着“××年不遇”之类的表述。这种描述是陈述事实,却也可能强化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感。它的思维路径是,自然能量长时间的存储积蓄,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应对能力。但反过来看,“××年不遇”的这些年,人的防线是在一切风平浪静的环境下加固了,还是减弱了?应急的抗灾能力为何没能培养起来?

  一场暴雨,考验的绝不仅仅是非常态之下的应对能力,更有常态下,人对于风险的把控。村干部人手不够,更像是日常状态下对抗灾懈怠的袒露。这就好比不能因为持续干旱而失去对洪涝的警惕,对自然保持敏感,必须是实时状态下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