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回家路有多远

2013年08月22日 07: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胡印斌

  7月17日,北京一名精神病人挥刀乱砍,导致两名行人当场死亡;27日,又有4人在京被一名精神病人砍倒,其中一人因抢救无效死亡。仅仅两天之后,深圳街头8名路人被精神病人砍伤,其中3人死亡……据估算,我国有重性精神病患者1600万人,其中“约10%有肇事肇祸行为及危险”。(《中国青年报》8月21日)

  精神病患者频频肇事肇祸,越来越成为社会不可承受之重。这一人数高达1600万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群体,如果得不到妥善、有效监护,必将会继续制造一桩桩无法挽回的惨剧,从而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公共安全。那些徜徉于街头却无辜被砍的路人,就是一个个醒目的警示牌,敦促相关各方都来正视这一问题。

  监护人的责任当然无可替代。目前绝大多数精神病人仍由家属居家监护,他们多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些随时可能发作的亲人,无望又无奈。每一起个案都有着几乎相似的苦难经历,那就是,长期的监护已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这些家庭完全被“绑架”了。一方面,经济重负一般家庭很难承担得起,家庭式疗养也很难做到规律和专业。另一方面,精神上受到的煎熬和折磨更令监护人难以忍受。

  我曾接触过一对年近60的夫妻,他们的儿子患精神病12年,12年来,一家人的生活全都被毁掉了,为了照顾儿子,工作也辞了,甚至连家也不能回,被儿子赶出来后只能寄居在外,儿子不愿见他们,夫妻俩只能每天到对面楼上观察一下儿子的动静。而且,这样的煎熬没有休止。

  可见,仅仅是倡议监护人做好监护工作,“让精神病人回家”,并不完全满足现实需要。政府、社会也该伸出手来,提供一些积极帮助,不能完全将这一群体的监护责任,加诸已经风雨飘摇的单个家庭。

  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北京大约有16万精神病人,但可对精神残疾人进行康复托管的机构只有3家。康复托管资源如此有限,当然导致了“住院难”、“出院难”。而从全国情形看,目前我国共有两万名精神科医生和20万张床位,其所面对的则是约160万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

  因此,若想让精神病人有一个更好的治疗、监护环境,还需要从制度层面付出更大努力。

  政府应该在康复机构、医生培养上制订更为完善的规划,加大公共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同时,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源进入这一领域,扩大覆盖范围和比例,让更多“有肇事肇祸行为及危险”的精神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对于精神病人的关怀,不仅仅是对于个体的恩惠,也符合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

  其次,对于那些家有精神病人的不幸家庭,应启动相应救助、帮扶机制。如果政府和社会对其不闻不问,一旦家庭紧绷了多年的神经崩溃,则受到伤害的依然是这个社会。

  当然,精神病人的数目如此庞大,也在提醒社会平日里对这一群体应多一些心理疏导,尽最大可能地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有通畅的宣泄渠道,健全的诉求表达机制。唯有这样,方不至于因为心情郁结、诉求堵塞而致病。

  精神病人的回家路有多远,则整个社会的伤痛就有多深,相应的政府责任、社会责任就有多大。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该被漠视,甚至被放弃。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