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掏粮硕鼠110”暴露啥问题?

2013年08月19日 10:40   来源:荆楚网   刘中顺

  近期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查出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等系列案件。(8月18日 北京青年报)

  一个省级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地方粮库,竟能挖出110名贪腐之徒的惊天大案,真可谓“硕鼠”成群。这110人中,5人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10人超过500万元,这些大大小小的“蛀虫”、“老鼠”利用职务之便,得心应手地化公为私,肆无忌惮地侵吞国家财产。涉案金额极为巨大,人员之多,历时之长,手段之恶劣,情节之严重,都远远超出了公众的想象。如此明目张胆掏空国家粮库,可见他们作案之疯狂。国家粮库何以能养肥硕鼠一窝?是体制不健全?还是监管不力?备受公众猜测、质疑和担忧。

  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监管措施原本极其粗疏空洞,中储粮虽是一家企业,但作为一家国家大量补贴,具有公共财政性质的企业,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赋予企业完全的管理自主权,但仅有的一些措施又形同虚设,一个根本原因是主要负责人的权力不但没关进笼子,甚至完全处于“放羊”的状态。为这群“硕鼠”提供了可趁之机。按惯例,每年收购新粮前,粮库要进行陈粮轮换,卖出陈粮。一些粮库负责人与粮商串通,由粮商办理购买陈粮手续,实质上并非真正买,账目报表上一出一进,粮库赚到了国家手续费和巨额粮食差价补贴,而实际上,粮库的陈粮原地未动。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从中储粮总公司到河南分公司,从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国家粮食局,到作为职能部门的纪检、公安等部门,对掏空粮库的“硕鼠”们的所作所为几乎都毫无警觉,成为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

  外部监督监管缺乏。这起案件也暴露出中储粮公司缺乏外部监督的问题。中储粮作为央企,上下进行垂直管理,实际上,基本上是一个管理的盲区,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的监管有限,监督力量难以到达基层,地方部门根本难以置喙。一些地方粮库的管理很容易沦为少数人的一言堂甚至是“家天下”,致使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有大量的家族犯罪、关联犯罪的窝案串案。原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曾收取下属大笔过节费,并从下属粮库随意“借”款。另外有人虚报根本不存在的粮库,骗取国家建库资金。

  纵向横向监督无力。中储粮河南分公司110人的腐败窝案,集中暴露了中储粮系统纵向监督横向监督无力、缺失的问题。国有企业掌握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同时承担一定的政府管理职能。而凸显的国企病症在与规范、完备的企业治理相距甚远,病根又在于一些国企职能不清、定位不明,有的存在严重的职能错位和权力失范。国企又不像政府部门那样,更多地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公众的监督,久而久之,一些国企惯出了一身“非企非政”、“非驴非马”的毛病,加之“一把手”职务消费大手大脚,百无禁忌,一些核心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人员监守自盗、损公肥私。

  为此,国家相关方面应改革粮库管理体制,加强职能部门、司法机关和社会公众对国企的监督,完善国企内部治理结构,以信息公开、多方参与、法律约束形成对国企的多边治理格局。彻底堵上制度漏洞,不给任何“硕鼠”以可乘之机,真正断了成群“硕鼠”的活路。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