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流行“中国风”

2013年08月06日 08:22   来源:人民日报   塔拉斯·伊甫琴科

  任何一种现代文化都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与外来文化互动交流。交流互动是全方位的:宗教、思想、饮食、服饰习惯等,通过向其他文化学习,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俄罗斯与中国始终对对方文化保持兴趣。俄罗斯对中国的兴趣很久以前就已开始。中国一直以自己的异国风情吸引着我们:中国人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用筷子吃饭,穿着“奇特”的衣服,讲着听不懂的语言,写出来的方块字像神秘的符号。

  对我们的祖父祖母来说,中国是兄弟友谊的象征。很多人依然记得那些乐观向上和勤奋的中国留学生,有些人依然保存着他们的信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驼绒棉被、毛巾、雨衣和大保温瓶走进俄罗斯千家万户。

  过去,中国传统哲学和诗歌很少被介绍进来,当时中文只在少数几所高校开设,被认为是最难学的东方语言。东方学家和汉学家被大家认为是“拥有神秘而难以置信知识”的独特人群,披着迷人的东方迷雾,独立于尘世之外。上世纪50年代,苏联开始大量出现中国经典文学的译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大批译作问世,受到读者欢迎。中国的文学、哲学、诗歌,开始进入文学爱好者的生活。我不止一次遇见不懂中文却爱好李白、王维和孟浩然诗作的俄罗斯人。

  中国改革开放后,所有人都可以快捷便利地在那里游览,“中国风”开始席卷俄罗斯:中国的古董、家具、绘画、书法、服装、武术、茶道、厨艺等,都在俄罗斯流行。现在没有人对拿着宝剑的晨练者感到惊讶,中餐也不再是“异国风味”,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少林寺的威名,福建和浙江的精品茶叶畅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有关中国的新闻成为俄罗斯电视节目中的持久话题,各大广告公司都在强力推介前往中国的旅游线路。

  当我与中国同事、朋友聊天时,发现他们虽然不懂俄语,但非常了解俄罗斯的文学、文化。今年3月,我有幸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他在言谈中引经据典,表达了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等苏俄作家的喜爱之情。习主席对苏俄文化的深刻理解,让在座的听众肃然起敬。

  我希望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保持好奇的同时,不要放弃对中国文化精髓的努力追寻,使前辈学者们的成果得以保留和发扬光大。只有互相追求内在的丰富,才能保证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在未来稳定发展。

  (作者为俄罗斯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本报驻俄罗斯记者谢亚宏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