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扬子晚报报道的“碉堡哥”故事,让人感慨,耐人回味。1980年出生的孙军,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特别喜好南京的本土文化。4个月时间里,他在南京城内外找到了100多座碉堡,在网上发布,呼吁保护。南大历史系教授贺云翱表示,这些碉堡都是二战时,中国军人为了保卫南京而留下的战争遗存,“历史还是应该记住它们!”
除了“碉堡哥”,南京其实有一批这样的本土自然、文化、遗迹和传统的寻觅者、守护者和传播者。他们对故土的热爱不仅令人充满敬意,在当下,也有着更高的意义。
虽然,现在中国梦放飞的范围愈加辽阔,而且自我价值意识的觉醒和可掌控的自我成就感也愈加强烈,但,这是需要根系滋养的。主根之一就是对故乡的熟识和挚爱,如莫言与高密。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连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和父老乡亲都不了解,都不热爱,甚至厌恶,故意疏远,可他仍说他了解中国、热爱祖国,还做着中国梦或实现了中国梦,你信吗?爱家乡和爱祖国必定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情怀。
江苏各地拥有优美绚丽的人文地理资源,这些都是家乡美教育的好素材。笔者希望各地不断有人像“碉堡哥”这样认真调查整理,有关部门将其列入爱乡教育,用种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告诉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家乡有多美,多么值得怀念、珍惜和保护。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