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暑假开始,不少即将上大四的学生已经在为实习任务发愁了,尤其是准备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同学,都担心实习耽误自己复习备考。记者采访发现,网络神奇的“实习证明盖章”、“代写实习报告”等服务应运而生,上百元就可搞定实习。(7月14日《扬子晚报》)
本该由大学生亲自完成的实习,竟然成了一种代理生意,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不客气地讲,这是一种造假行为,反映出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实问题,值得人们关注。然而,在指责学生不当做法的同时,学校、实习单位也应该进行反思,问自己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当下,不少高校都把实习经历作为大学生获取毕业资格的“硬杠杠”,档案里如果缺少这项内容,就无法顺利毕业。但遗憾的是,高校看重的并非学生的实习成果,一枚实习单位的公章就足以蒙混过关,说明学校管理还存在漏洞。事实上,有的学校虽然安排学生去定点单位实习,但并未在沟通、联络、成果反馈等方面更进一步深入,对大学生的具体诉求、是否报到等问题不管不问,这就给实习造假提供了生存空间。
对于实习单位来说,除了少数定点单位之外,很多用人单位通常不愿接收实习生,办公器材有限,留给实习生的可用资源、发挥空间非常有限,所以会将实习生拒之门外。有些单位虽然接收实习生,也很难做到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经受磨砺、积累经验。更有甚者,则把实习生当成了“廉价劳工”,用相对较低的薪酬甚至是零薪酬,让他们去完成正式员工的工作。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让实习变味走样,也损害了部分学生的正当权益。
大学生实习是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才干的好机会,也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好机会。因此,不管是学校、用人单位,还是大学生,都应重视实习阶段,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对高校来说,积极向用人单位做好推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并进行跟踪管理;对用人单位来说,真正给实习生提供学习和锻炼机会,而不是将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而作为实习“主角”的大学生,则应以诚为本,远离各种造假行为,主动与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不仅通过实习锻炼自己,也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如此才能实现“多赢”局面。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