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放大毕业生“起薪低”

2013年07月12日 10:31   来源:人民日报   白天亮

  ●拿高校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中的高薪个案做比较,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只会误人误己

  到了7月,又一批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难的同时,伴随着起薪低。有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约为2000元,自2010年以来基本没增加。在社会平均工资稳步上涨的大背景下,这一起薪刺激着许多人的心。特别是当网络上爆出“农民工月薪近万”等新闻时,更产生了“读书无用”、“大学生被农民工逆袭”等议论,甚至有人建议政府部门制定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最低工资”。

  评价起薪高低,首先是怎么看待“起薪”。一个“起”字,点出这是起点,也可以说是职业生涯的收入低点。在用人单位看来,新招录的员工能力怎样、可承担多少工作、给企业做多大贡献,一切都是未知数,再考虑到要给未来的薪资留出余地,确定一个不太高的起薪,就成为用人单位理性的选择。从全世界范围看,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起薪都比较低。好在这只是起薪,上升空间无限。有机构做过调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满1年、满3年,通常都会迎来加薪机会。测算就业头5年的薪水走势,会发现其增幅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幅。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找到第一份工作、学到职场第一课才是最重要的。

  起薪高或低,是比出来的。怎么比,和哪部分人比,得出的结论大不同。现在有人把大学生起薪和农民工平均工资或者农民工中的高薪者相比,并喊“农民工逆袭”,这种比法并不合适。如果都比起薪,农民工的起薪往往就是各地的最低工资,一个月七八百元的大有人在,远低于高校毕业生。如果都比平均月薪,国家历次调查显示,收入与学历是紧密的正相关联系,拥有大学学历的劳动者收入要比高中学历的高出一大截,硕士又高于本科,博士高于硕士。高学历群体在就业环境、社会保障、发展空间方面也会有更好的表现。如果盯着个案,农民工中的确存在月薪近万乃至更高的人,但高校毕业生中更不乏用人单位抢着要、开出几十万年薪的事例。拿高校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中的高薪个案做比较,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只会误人误己。

  有人建议政府专门制订高校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更是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上世纪80年代初之所以出现“脑体倒挂”,恰恰因为当时卖茶叶蛋等服务性岗位的劳动力价格开始由市场调节,而科研、教育、医疗等多数传统行业仍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知识的价值得不到认可。现在则不同,劳动力早已实现高度的市场化,劳动力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大家都公平地接受市场调节。要让知识更体现价值,从国家层面讲,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从高校毕业生自身讲,过度放大起薪低没什么意义,不妨多花些功夫提高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社会对受到良好高等教育的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关键还是看自身的能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