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票房好口碑差 电影不应是被骂热的

2013年07月02日 07:10   来源:工人日报   毛建国

  6月27日,由郭敬明自编自导的电影《小时代》全国首映,据称首日票房就达到7300万,此后连续走热。与票房形成反差的是口碑,面对网上如潮的恶评,连郭敬明自己也忍不住站出来还击。(见6月30日《新文化报》)

  有人称,“《富春山居图》创造的超级烂片超级卖座纪录,不足一个月便将被《小时代》所超越。《小时代》之烂远远超过《富春山居图》,它的炫富和堆砌达到一种病态的境界。”就是这么一部众声指责的影片,竟然华丽丽开幕,多么像“这里人傻钱多速来”。

  只要拉来一笔资金,找来几个演员,搭棚唱戏开机;然后组织几个人制造一点微话题,拉几个演员走一下红地毯,就会赚得盆满钵满。一段时间以来,几部公认的烂片,能在市场上大卖,莫不走的是这条道路。

  电影不该是骂热的。可从《富春山居图》到《小时代》,感觉电影完全可以骂热。不怕烂电影只怕没电影,不怕被人骂只怕没人骂。原来卖点不是指亮点,而是指能够激起人关注甚至让人讨厌的那个点。找到了这个点,并且成功激发出来,再烂也有市场;找不到这个点,不会做宣传,再好也只得藏在深闺。不管什么电影,只要拍出来形成了话题,就能够大卖,电影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可没人愿意持续消费垃圾,一两部烂片或许不要紧,一旦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终将透支市场,恶心观众,任市场慢慢枯萎。电影市场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这一意义上,又何尝不是电影“最坏的时代”?

  或许观众欣赏口味有问题,但口味本身也有待塑造,遑论很多观众已经表示不满。关键还是电影人,对于时代、职业、观众,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态度。

  电影是一门生意,但不仅仅是一门生意;很多时候,拍的是电影,拍的也是信念和人格。只有尊重艺术,善待观众,才不会徒然感慨:“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