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央行不再是慈母,银行必须早自立

2013年06月26日 09:14   来源:荆楚网   王凌峰

  由于上周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问题持续发酵,市场“钱慌”愈演愈烈,受此影响,昨日(6月24日)沪深股市(主要是金融股)大幅下跌,各创下多年来单日跌幅新低。

  6.24大跌让人“惊悚”,出人意料的是,央行并没有像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汇金、中投等中央金融机构也并没有进场托市。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也以醒目头条挂出“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一文,要求“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仅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从文中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对待此事的态度,也表明央行对货币信贷总量控制的决心,这是从宏观审慎的原则出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引导银行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而不是流入金融市场引发相应的资产泡沫。

  虽然此次“钱慌”事件,只是一部分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短缺,并不是所谓的“危机”,也不会影响到金融稳定,但这也给了国内那些自身不改善经营,在出了问题时总期待政府或央行救火的金融机构提了个醒:金融机构应该提高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了,应该加强流动性管理,而不应一味地依靠央行提供流动性,要尽早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要对宏观经济有良好的判断。

  同时,我们也应该庆幸,还好此次遭遇的只是影响不大的“钱慌”事件,只是一点小疾。要知道,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市场在逐步对外开放,银行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我们不赶紧完善自身建设,增强自身免疫力,那么,当金融市场完全开放的时候,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面对世界金融机构或者基金的狙击时,我们脆弱的金融系统不堪一击。到时候,即便是央行想出手,只怕也救不了我国的金融,我国的经济也将沦落于被绑架的命运。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血脉,所以,银行一定担当起对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应尽的责任,也一定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赶快完善自身建设,提高自己独立应对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