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王帆:新法案难解巴西港口困局

2013年06月04日 07:03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帆

  5月中旬,巴西国会议员们在议会大厅和休息室里和衣而卧的画面通过电视和报纸传遍了千家万户。议员们似乎此前从未如此彻夜工作过。事实上,那几天国会正在进行一场马拉松式的讨论,马不停蹄地与时间赛跑,为的就是要赶在最后时刻通过一份兼顾各方利益的港口改革法案。

  为何一个港口法案能让国会上下如此废寝忘食?这要从巴西眼下面临的港口困局说起。

  巴西去年经济增幅仅为0.9%,制造业和外贸疲软,经济发展陷于停滞,基础设施多年严重落后,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设施的运力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各主要贸易港口面临的难题首当其冲。

  巴西有望在今年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大豆收获季,大豆及其衍生产品今年总出口量有可能达到3800万吨、出口额达325亿美元,超过铁矿石成为该国的头号出口大宗商品。但3月份,在桑托斯和巴拉那瓜等几个大豆出口必经港口,等待卸货的重型卡车天天都能排起绵延数公里的长队,在通往拉美最大港口桑托斯港的公路上,大豆车队一度长达34公里。与此同时,在桑托斯港附近的海域,平均每天有上百艘货船在等待入港装运。

  圣保罗海运机构工会主席若泽·罗格介绍说,港口的吊车、航道等装运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加上连日雨水阻碍了大豆的露天装卸货作业,以往一艘6万吨承载能力的货船需要两天完成装货,今年平均需要4天,几个因素相加,导致了通往港口道路的大拥堵。据媒体报道,大豆在港口严重积压致使一家中国贸易公司取消了多达200万吨的订单,仅这一笔就占到巴西全国今年预计大豆总出口量的5%。令总统罗塞夫感到恼怒的是,她最近才得知桑托斯港每天的工作时间居然只有8小时,而香港、上海等国际化大港口均是24小时不间断作业。

  丰收的大豆迟迟运不出去,在路上耽搁的时间提高了运输成本,继而抬高了巴西产大豆的价格,一方面使得巴西农民和出口商面临丰收年亏损的危险,另一方面削弱的是巴西大豆相比美国等竞争对手的优势。

  在5月16日那天接受表决的这份法案被称做“港口临时措施”,对巴西1993年颁布实施后至今未变的《港口法》进行大幅改动,最为显著的变化包括:一、在国营港口内运营码头的私营企业如追加投资则可延长25年经营权;二、允许私营港口运营商装卸任何企业的货物,由此鼓励国营和私营港口间展开竞争;三、允许私营港口绕过码头工人管理组织,按自身意愿聘请工人从事作业。

  这些变化显然动了国营港口及其装卸货工人的奶酪,早先议案草案刚出炉时便遭到了来自部分在野党和码头工人工会的抗议。

  5月16日上午,众议院在经过3天前后共计23小时的马拉松式讨论后终于表决通过,这创造了巴西国会就某一议案讨论时长的新纪录。紧接着,参议院在经过8小时商讨后于当天晚间一字未动地表决通过了这份议案,此时距离议案失效不到5个小时。

  然而媒体很快给对港口前景持乐观态度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据《圣保罗页报》最近报道说,外国籍货船要想到巴西港口停靠装货,需要向国税局、海军、联邦警察和卫生局等各种监管机构递送多达190份材料;集装箱装货出港前需要等待长达6天时间才能集齐相关审批文件,同样的流程,在效率最高的新加坡只需1天。结果就是,将一个集装箱货品送出巴西的经济成本约为2200美元,是欧洲的两倍。

  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指望港口临时措施能为行业带来实质性改观,因为港口只是整个物流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倘若在相关的公路、铁路和仓储环节上原地踏步,今年这个大豆丰收季上演的悲剧将会继续重演。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