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仅为7.7%,低于多数国际经济机构预期的水平。被视为先行指标的全社会用电量及电煤价格都为近4年来少见的低水平。受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铁矿石、铜、铝等资源型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都有所下挫。这表明,中国经济高速运行的时期可能已告结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和转型正在拉开序幕。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主要国家表现出难得的合作精神,联手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从而避免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和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随着各主要国家相继完成领导人换届或更替,世界进入新的政治周期。目前,金融危机并未真正终结,但各国共同应对危机、挽救全球经济的政治氛围已荡然无存。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经济的确已经步入一个新时期,即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
由于面临的经济形势不同,各国经济政策出现分化倾向。为摆脱危机,恢复增长,发达国家多采取了宽松政策,大量投放货币。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对欧洲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局面,无法继续仰赖出口拉动,便转向刺激国内投资与国内消费。因此,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大都“稳中带松”。
美国率先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目前来看,至少在推动股市方面,这一政策已经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标准普尔50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都已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高点。但美国经济形势也不全然乐观,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和联邦预算等问题仍在困扰着美国政府。
日本自去年底安倍晋三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一种极端冒险的政策,大幅推低日元,以推升股市,竟也立竿见影、功效显著,但中长期看蕴含着巨大风险。首先是日本绝大部分能源均依赖进口,日元大幅贬值使得能源成本大增,削弱企业竞争力;其二是欧美经济疲弱,中日领土之争持续,使得通过日元贬值提振出口的作用大打折扣;其三,日本政府债务巨大,日元也没有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无法承受通货膨胀。因此,日本经济恐怕会在量化宽松的“烟花绽放”过后,继续迷失下去。
欧洲经济仍陷于衰退之中,紧缩货币和财政措施使得经济形势雪上加霜。日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塞浦路斯,最终不得不依靠欧盟和IMF的救助才免于经济崩溃。除了塞浦路斯,欧元区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亟待救援。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说,欧元希望挑战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宏图,至少“倒退了一代”。
美日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影响
对于量化宽松政策的长期影响,目前国际经济学界尚难形成一致看法。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虽然是中央银行的一种创新,但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势必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而其他国家对于美日近来的量化宽松政策也是非常戒备,以防受其所害。
就目前形势看,美日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而言并非全然坏事,美日经济形势好转,对拉动中国出口有益。日本通过日元贬值来提高出口竞争力,受害更直接的是韩国,继而是台湾。美日量化宽松所产生的大量货币,不可能全然被用在刺激投资和消费方面,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流向短期内最能获利之处。近来热钱多流入美日股市和美国房地产市场,这也是美日经济恢复预期较好的直接原因。棉花、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国际价格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也是货币宽松政策引发的结果。
从长期来看,美日量化宽松政策增加了世界经济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中国所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更为严峻。美国在考虑终结量化宽松政策,欧洲的情况没有好转,预计发达国家经济低速徘徊的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中国若要继续保持近年来的高速增长率无疑极为困难。近来中国许多重要的行业,如服装、钢铁、风电设备和光伏产品等,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除了中国国内经济调整的因素外,发达国家经济萎靡不振,海外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也是重要原因。此外,很多经济学家都相信,美日股市已进入一个“疯狂周期”,当这个周期结束时,会导致更多的热钱在世界泛滥,届时,中国很可能会面临输入型恶性通货膨胀的危险。
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十年”
对于中国而言,世界变得比过去更重要了。没有世界经济的支撑,中国经济就无法取得快速增长。近来国际金价大幅下落,金价连续10年上涨的时期宣告结束。世界经济步入一个调整期,中国经济同样将步入调整期,如果说过去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今后10年就应该是中国经济的“转型10年”。
从中国国内情况看,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即便是7.7%的增长率,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高速度。且一般认为,随着政府换届结束,今年第二季度的投资力度会有所回升。虽然外部需求受到抑制,但国内需求非常强劲,因此,中国经济维持稳定增长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完成转型升级,切实增强国力,以抵御未来世界经济所面临的更大危机和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由于国际大环境造成中国出口行业的一些困难,正是我们下决心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契机。“后金融危机时代”同样可以转化为中国的发展机遇。当然,我们还需要从现在起,改变以GDP增长为核心的干部考核制度,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但同时也积累了很多沉重的包袱,危及社会和谐稳定。其中以下两大问题最为突出:一是贪腐现象严重,民怨很大,必须从制度上治理贪腐,保障人民利益。二是地方政府和国企垄断权力和市场,造成“国进民退”的局面,损害中国的经济活力,也使得官民矛盾日益尖锐。习近平主席提出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等“四个分开”,不仅反映出中央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决心,也表明中国经济转型不仅是经济问题、政策问题,更是制度问题。这一点,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来理解。▲(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