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的成果
一个时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很多年前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自2007年之后又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似乎是转而未变。对此我们需要客观地冷静地来思考,要充分认识到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正在转化为自觉行动。当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已经把单位GDP能耗的降低等一系列指标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环境评估已经成为项目开工的必备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已经认识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必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认识到这是环境长期被破坏的结果,要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园,就需要转变生活方式。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开始倡导并践行节约、环保和循环经济。不少企业已经建立循环经济系统,节约了能源和资源,还有的地方建立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二是开始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如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阶梯电价、阶梯水价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商场和超市不准提供免费的一次性塑料袋;节能建筑的新标准已经颁布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不少企业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减少了排放甚至实现了对资源的吃干榨尽,不对环境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同时也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小水泥、小火电、小化肥等能耗高的项目被强制关闭,代之以能耗低、效率高的大型特大型企业。
三是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实践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更多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在我国能源供给中的比重逐步加大,一些节电、节能产品被广泛应用,如用LED灯具代替白炽灯;感应式水龙头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水;中水的利用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内部科学技术进步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节约了资源和能源。从总体效果来看,我国的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环境在逐步改善,特别是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环境总体越来越好。
四是经济社会的协调性进一步凸显。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改善民生的力度,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正逐步得以化解,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了改革开放成果。
直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长期甚至是无止境的过程。当前,阻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或障碍在哪里?
一是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必然引导各个地方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增长上面,而不是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面。虽然一再强调不把GDP作为考核地方发展的主要指标,但是在实际经济运作过程中,绝大多数地方依然是惟GDP是举。有些地方还是热衷于引进项目,甚至有的项目在发达地区被淘汰之后,被落后地区当做“香饽饽”引进。
二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科学发展首先是发展,发展方式要科学。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和机制。
三是技术进步还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是企业。要节能降耗,要实现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要提高产品质量等都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而技术进步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既需要大量的人才,又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坚实的研发能力以及遵循研发和技术进步的规律。当前,我国科研体制中还存在不少阻碍技术进步和技术应用的障碍,技术进步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多措并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打持久战,又要只争朝夕,加快推进。
第一,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具体而言,一是要把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理念转变到既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更要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向结构调整要效益。二是要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到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共生,特别是要把社会发展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重解决影响社会安定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矛盾上来,着力于深化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要把过去以追求产量为主以量取胜的发展战略转变到以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为主的发展战略。四是要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把以前只重视生产忽视消费转变为更加注重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
第二,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无论遇到什么风浪,都能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而且分布不均衡,既有发达的城市也有落后的农村,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间,新旧矛盾和问题交织,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强国、社会和民生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固然十分繁重,但都不能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样必须遵循经济规律,特别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如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以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二是要遵循经济周期规律。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三是要学会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四,要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一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要建设强大的国家必须重视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真正实现由过去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要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在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三是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和现实,我国要在新的全球分工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赢得新的竞争优势。(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赵振华)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