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络长诗献刘洋 究竟是谁想上天

2013年04月10日 08:06   来源:北京晚报   侯江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奠亲人的日子。中国人好礼数,但多数人在清明节时不会互祝节日快乐,因为从根本意义上来讲,这个日子,哀思更多,快乐也许属于另一个世界的至爱亲朋。

  当然肯定也有人清明节忙得和一般人不一样。据媒体报道,近日,女航天员刘洋回老家河南安阳林州市扫墓,当地专门为其老家提供供电保障。著名航天员回乡扫墓,当地政府部门不太可能不理不睬。为其老家专门做供电线路及供电设备的更换和维修,相比之下其实也并不是太过分的事情。当然,若每位百姓家里的电路都能如刘洋祖屋一般能得到及时的维护,能天天安全稳定,那就更好了。

  但是更令人瞩目的,是那首如今已然红遍网络的长诗。3月4日,林州市政府官方网站红旗渠网挂出一首由崔复生撰写的诗歌《刘洋甜甜地笑》,全文共3156字,其中有一节被网友大量转发,内容是“洋洋/你笑对着父母/笑对着国旗/笑对着山河苍穹/笑对着宇宙世界/心潮澎湃/是无声地高喊/‘我要上天了’”。据红旗渠网显示,崔复生是林州(林县)文学事业的奠基者、带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

  不知这首三千多字的长诗刘洋看过没有,若看过,不知是否能坚持把它看完。若看完了,不知刘洋究竟是想哭还是想笑,抑或是哭笑不得。

  这首诗若放在几十年前,没准儿还会有评论者把它归为革命浪漫主义诗篇的范畴。但相信在今天,更多的读者会把它和那首汶川地震后轰动全国的“纵作鬼,也幸福”迅速联系起来。当然,这两首诗词内容上还是有区别的,一首是歌颂英雄,一首是亡者自述。但为什么它们那么神似?主要原因只有一个,不管写的是活着的英雄,还是逝去的死难者,这两首诗词的作者,都没把人当人看、更没把人当人写,借人事不说人话,没法不令广大读者反感、愤慨或者当成笑谈。

  汶川地震的死难者在去世前,英雄刘洋在为国争光之前,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都有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情感。任何人都无权把任何人神化,任何人也无权把自己臆想的东西生硬地加在别人身上,更不能把自己心里那点妄想说成是他人的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讲,刘洋成了崔先生的一个道具。与其说崔先生的诗作表达的是对刘洋为国争光行为的赞美,还不如说,崔先生极想借航天英雄回乡一事上位。这一点,和当年王兆山先生的用意如出一辙。

  当然,广大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崔先生、王先生之所为,并没如他们所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倒是这二位和他们的作品,被高高地挂到了网上,不“笑骂由人”都不成。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