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消费率折损经济抗风险能力

2013年04月10日 08:1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谭浩俊

  经济转型、经济结构固然重要,如何通过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推动消费水平的提高,应当是最紧迫和最关键的问题。如果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不能对消费起到提振和推动作用,将很难达到目的。即便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单纯地就产业谈产业,而必须与消费紧密相连,对消费起到推动作用。

  对中国来说,只有消费真正启动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率大大提高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增强。

  基本的目标是,消费率应当至少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60%,其中,居民消费率必须达到45%左右。而投资率则应当控制在30%以下。只有这样,投资与消费、投资与出口的关系才能协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才能增强

  消费率对一个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消费率高,抗风险能力强;消费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特别在经济转型时期,消费率的高低,更对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转型步伐影响极大。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而且这些年经济发展速度极快,按理,消费水平应当比较强,消费率也应当比较高。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消费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健康、有序的强大动力,反而成为一条短腿,一条影响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的短腿。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岭南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我国的消费率已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1年的49.1%,其中居民的消费率由46.4%下降到35.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反,2011年的投资率却高达48.3%,比世界平均水平22%高出26个多百分点。

  消费率水平急剧下降,显然与投资的“挤出效应”密切相关。因为,在所能提供的经济总量基本相等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大了,消费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就会下降。反之,只有投资对经济总量的“贡献”下降,消费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才会提升。

  问题是,投资与消费相比,对政绩的影响要大得多,也快得多,更容易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形成“眼球效应”。也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总是将投资拉动作为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环境营造等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帮助和引导,并不惜一切代价地直接参与、直接组织。这些年,政府负债快速上升、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房价和地价急速攀升,都是与过度强调投资的拉动作用有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地方政府在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时,能够更多地考虑生产性投资,倒对消费也会起到一定的提振和推动作用。关键是,地方政府并没有关心投资与消费的协调,而是将投资主要集中于非生产性投资。这也是房地产业为什么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投资与消费没有形成互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应当是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率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影响消费能力和消费率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出口与消费的关系协调不力。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口确实应当成为重要的拉动手段之一。前提是,必须与国内消费协调运行,形成强大的消费合力。可是,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现在,出口与消费基本是割裂的,地方政府对出口的重视,也远高于消费。一方面,在政策上,出口能够享受许多优惠政策,而国内消费基本没有政策可以享受;另一方面,出口产品的价格也远低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消费的成本不一致。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年,国人时常会出现到国外购买本国生产的产品。原因不仅仅在于对外国产品有特殊的“情节”,而在于很多产品在国内的价格高于国外。且产品在国内消费时,质量没有保证,国外购买却有质量保证。如此,国内消费水平还如何不下降呢?消费率又如何不下降呢?一定程度上,过度重视出口,也对国内消费形成了不小的“挤出效应”。

  当然,影响消费和消费率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原因在于,除了投资、出口等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之外,就是分配环节对居民收入的挤压。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由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过快,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出现了严重下滑。加之住房、读书、看病等支出大幅增加,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严重滞后,不仅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逐年下降,而且消费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后顾之忧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还如何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呢?

  尽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刺激消费政策,但是,实事求是地讲,除少数产品在某一时期形成需求拉动之外,从总体上讲,消费的拉动作用基本没有发挥。也直接造成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大大下降,以至于在金融危机面前,应对能力和抗冲击能力严重不足。

  眼下,出口在短时间内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拉动力,而投资也已经陷入瓶颈,不可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率。唯一的可能,就是消费拉动。但是,按照目前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动力,要想通过消费来对提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又谈何容易。也正因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迟迟不能发挥,又反过来刺激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形成了恶性循环。

  如何在消费需求上寻找到新突破口,如何有效提升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率,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经济转型、经济结构固然重要,如何通过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推动消费水平的提高,应当是最紧迫和最关键的问题。如果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不能对消费起到提振和推动作用,将很难达到目的。即便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单纯地就产业谈产业,而必须与消费紧密相连,对消费起到推动作用。对中国来说,只有消费真正启动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率大大提高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增强。基本的目标是,消费率应当至少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60%,其中,居民消费率必须达到45%左右。而投资率则应当控制在30%以下。只有这样,投资与消费、投资与出口的关系才能协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才能增强。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