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拿着身份证学生证就能贷款,比信用卡分期付款购物还方便。武汉办理小额消费贷款服务的公司近期做过一个粗略统计:从2012年1月至今年2月底,2万多名武汉大学生办理了担保服务,额度超过1.6亿元。这些学生贷款主要是购买新上市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以及其他3G智能手机。(3月18日《武汉晚报》)
作为尚未有稳定收入来源的纯粹消费者,大学生不顾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未来的信誉,贷款买“苹果”,给人的感觉是,与其身份不相符,是虚荣心和攀比心在作祟,很容易招来舆论的道德指责。作为向大学生房贷的金融公司更遭到了舆论质疑,这助涨其虚荣心和攀比心,也是对不负责行为。
大学生这种不理性的消费的确值得警惕,善意的提醒自然不为过,但是有一种声音不仅对大学生严厉的道德指责,还呼吁叫停金融机构对大学生的贷款,这是更值得警惕的。
当前语境下,争议“苹果”是不是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没有多大的意义,作为青年人,他们对时尚科技产品有一种本能的接纳能力和强烈的追求欲望,贷款消费也是一种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自由和权利。作为完全行为责任人,他们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是选择省吃俭用“背债买苹果”,还是独立于时尚之外简朴生活,是他们的选择自由,他们也应有能力对此负责。
站在道德的高地对大学生进行横加指责有失偏颇,也没有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把社会上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归罪与大学生是不客观的,这颠倒了事情因果关系。事实上,贷款买“苹果”只是日后贷款买房的一次预演,对学子熟悉社会规则、融入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贷款下的压力下,他们自然会有兼职挣钱的冲动,更懂得牙缝里省钱的不易,而不是在象牙塔里成为“书呆子”。
金融公司向大学生开办小额贷款业务,并讲清了还款规则和信用风险,并不违背法律法规。虽然近年央行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但并未就金融公司是否能向大学生贷款发出禁令,可见,央行一方面要防止大学生在背上沉重的债务同时,并没有禁止面向大学生的小额贷款业务,这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就贷款买“苹果”而言,不仅涉及金额较低,违约率也很低。据报道,2万多名大学生办理了担保服务,逾期未还的不足100名。事实上,如果违约率很高的话,对大学生和贷款公司都没有好处,届时不用央行叫停,贷款公司就自己叫停了。
凡事不能因噎废食。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指责已经有失偏颇了,再剥夺了他们小额贷款购物的权利,就是粗暴干预了。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