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报告中的这个表述,具有重要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它对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作出了解答。
两会期间,适逢每年一度的“3·15”。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3·15在行动”报道了成都田婆婆洗灸堂使用三无假药毒害婴幼儿的事件。两年前,这家洗浴机构因为此类恶性行为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查处,然而不久后,田婆婆洗灸堂改头换面死灰复燃,相似的婴幼儿洗浴机构更是在成都、重庆遍地开花。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止,表明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仍然存在制度性缺陷。
细究成都田婆婆洗灸堂一案,可以发现诸多问题。首先,先后登记注册的两家洗灸堂,地址、行业门类、经营范围及方式等重要信息几乎相同,毫无掩人耳目的技术含量,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审批该洗浴机构的过程中,是否仅仅履行了书面手续而忽视了实质性的考查,以至轻易忘记曾经的恶劣案件,导致其再度发生?其次,根据《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公共浴室是甲类场所,其经营范围不应包含婴儿洗浴,工商部门对既有管理条例是如何执行的呢?第三,死灰复燃的“田婆婆”们开张一年多经媒体曝光才进入公众视野,相关部门当年的突击查处是否有彻底性?
食品药品监管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直牵动社会各方的注意力,做的工作不少,但漏洞不时显现。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协调联动,意味着各监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必须在分段管理中明确、细化,“田婆婆”一案中,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质检部门监管并未形成合力,处置权交叉,出现了监管缝隙;全程监管,意味着对影响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减弱监管力度,源头、过程链和消费终端都应该予以重视,要着重提高对源头的监管效率,防止不良商家的“擦边球”行为,防止经营过程中的性质变异,防患于未然。
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审查,如果仅是搞突击,等于给不法行为留下了生存空间。只有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制度化、常态化,全程监管,高效运行,才有利于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