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得好阻力就能化动力

2016年05月31日 10:53   来源:解放日报   

  协调这,协调那,说穿了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又要靠人。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从大多数人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周密而又合情合理的规则,用来约束人的越轨行为、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邓伟志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理念、制度,也是取胜的法宝。协调是调整生产关系,是构建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先进生产关系。协调出力量,协调就是力量。

  乐器有管乐、弦乐、打击乐,乐声有高有低、有急有缓。协调得好可以组成一曲让人荡气回肠的优美的交响乐。反之,就算一百位演奏家同台弹奏,不仅成不了交响乐,而且会成为对听众的摧残。只有协调,才是响彻在金色大厅里的优美交响乐。

  因此,研究和讨论协调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化阻力为动力的实践意义。

  要力求全面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制度自信源于制度文明,政治自信源于政治文明,理论自信源于理论高明。经济与社会要协调,绝不能经济上去了,社会风气下来了;绝不能钻在铜钿眼里出不来,只认钱不认人;绝不能口袋里鼓鼓的,脑袋里瘪瘪的。在经济领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之间要协调,绝不能用“生产决定消费”来抹煞“消费也决定生产”,不然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分配要公平,要协调分配在产值中的比例。要知道,公平出效率,不公平没效率。以前不是有句顺口溜么,“上头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干;上头把我当牛看,我把自己当人看,说什么也不给你好好干”。

  要把协调理念融入到创新、绿色、开放和共享等理念之中。创新,要处理好继承传统与突破传统的关系,切忌以旧充新、以洋充新,切忌在原有知识产权上加点胡椒粉再拿一项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上,要协调好保护知识产权与主动献出知识产权的关系。

  绿色,则要协调好保护自然与变革自然的关系。人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今天人类还生活在自然界的怀抱中。绿色最起码的是人类呼吸的需要。与地球为邻的金星、火星上之所以没有人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绿色。今日,地球上绿色的多少靠人为。南极上没有绿色,中国科考队就把绿色带到南极。南极能绿,地处北温带的中国也一定能绿满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变革自然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变革自然目的是为自然增色,而不是污染自然。

  开放,则要协调好出去与进来的关系,协调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出去是为了进来,而不是为了买奢侈品。出去是取人之长,而不是学人之短。由于交通与通讯的发达,地球在变平,在成为地球村。人类为一类,就一定有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同时,180多个国家各有各的国情,因此要尊重别国的国情。无视国情便是违背人权、族权和国权。

  共享,则要协调好地区与地区、城市与乡村、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鼓励人穷志不穷,另一方面也要提倡富而不奢,莫财大气粗、财大称霸,更别搞财大行贿那一套。要协调好共建与共享、共舞的关系,不论穷富、不分老幼都要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共舞。

  要用规则保障协调。协调这,协调那,说穿了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是各条战线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又要靠人。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从大多数人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周密而又合情合理的规则,用来约束人的越轨行为、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则中最主要的是处理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政府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放权不易,对不搞权钱交易的人来讲其实很容易。过去常讲“一放就乱”,多少有点吓唬人。乱不是放的错,是无规则的过。还有部门与部门之间横向的关系,也要用规则来协调。占山为王不行,画地为牢、以邻为壑也不可以。从一些部门合并后的名称混合,就可以看出横向协调的难度之大,也可以反过来证明规则的必不可少。

  可喜的是,在“十三五”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GDP的增幅,几千万贫困人口有望全部脱贫,人口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应当坚持产能要去、职工饭碗不能丢。这是协调的明显标志。

  完全可以相信:规则加素质,一定能把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建设成为协调、有序的强国。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